努力探索农家书屋创新发展的“龙江模式”

8988个!农家书屋催生聚合反应

农民在农家书屋中读书。

塔河县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

在乡里红农家书吧中阅读的农民。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利红 杨桂华

在6月11日全省农家书屋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动员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玉梅强调,随着互联网、移动端的迅猛发展,农民群众的阅读方式、读书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深入推进农家书屋改革创新,办好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提升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8月的龙江大地,稻谷飘香,果蔬压满枝头。

作为国家五项重大文化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工程” ,旨在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传递农民致富信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营造“农民的精神家园”。

龙江大地上,8988个农家书屋扎根沃土,把一个个低分子量的单体转化成高分子量的聚合体,聚合成龙江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

日前,记者走进部分书屋感受书屋给农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几天,塔河县十八站乡汉族村村民张书言很是忙碌,除了要照看大棚里的蔬菜,还要帮助村里农民解决蔬菜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能帮助村民解决种植中出现的难题,提高蔬菜种植产量,重要一点是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张书言虽有多年大棚种植经验,但农作物产量总是不高。这两年他参加了村里农家书屋组织的“农技读书组”,让张书言收益不小。从此,张书言爱上了农家书屋,农忙之后,他总是到农家书屋里阅读各种种植的书籍,重要的地方还记在本上。张书言将种植经验分享到全村,带动全村50余户农民搞蔬菜种植,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农家书屋,塔河县积极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文化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涉农政策、种养殖技术讲座等助农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各村种养殖产业特色建立“农技读书组”“养殖读书组”“理论读书组”“文艺读书组”等。打造了一乡一品牌,开库康乡打造“北疆学堂”品牌书屋;依西肯乡打造“边陲书栈”品牌书屋;十八站乡是鄂伦春少数民族乡打造“鄂乡书苑”品牌书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屋形象。通过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引导和吸引群众“进得来、坐得住、读得进”,将农家书屋真正变成农民致富的“黄金屋”,群众生活的“欢乐屋”,地方风气的“和谐屋”。

山里飘出了“乡里红”

在加格达奇区加北乡加北村农民刘红的“乡里红农家书吧”中,来书吧看书的农民三三两两静静读书,偶尔还轻声讨论几句。

刘红通过打造自家的“乡里红”粘豆包品牌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刘红本人平时喜欢看一些烹饪类的书籍,左右邻居也都经常到她家去串门,和她一起看书学烹饪,刘红萌生了在自己家打造书吧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加北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专门为刘红家量身定做了书柜,并将加北村农家书屋里的种养殖、烹饪、养生等适合农民阅读的书籍搬进了“乡里红农家书吧”。书吧建成以来,在刘红的带动下,左右邻居都来书吧看书,转变了农闲打麻将的习惯,聚在书吧里品书香、学政策、提技能,探讨如何科学致富,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共建农家书屋80个,呼玛县就占了54个。塔河县11个、漠河县7个,加格达奇区8个。各县区所管辖的乡镇都已建成新时代文明所,农家书屋进驻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书屋+讲堂 中药种植有底气

赫哲族渔米之乡,鱼香飘远。如今鱼香和书香让这里“香气”更浓。

这几天,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卫国村的村民薛金华,常到自己今年刚刚种植的苍术中草药地里,看看药材长势情况。薛金华说,以前都是种玉米、黄豆啥的,效益一般,知道药材收益高,但是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也不敢尝试种植。

卫国村读书氛围原本浓厚,限于农村实际,书屋藏书种类不齐全,数量较少。乡党委在实地考察过后,联系同江市图书馆,将卫国村农家书屋设为同江市图书馆分馆,借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扩充卫国村农家书屋的藏书。每周请中草药种植专家授课,鼓励农民尝试着种植中草药。村民们纷纷尝试在自家小园种植苍术,虽然三年才能产生收益,算算账,中草药比种传统植物效益要好。

村薛金华通过在农家书屋看了不少有关中草药种植的书籍,专家讲座后,又帮助自己答疑解惑。

在授课+自学的氛围下,卫国村村民从零基础,发展到如今承接了109.5亩中草药种植任务,预计收入近百万元。

大球盖菇成赚钱的“金钱菇”

今年八岔乡新颜村大球盖菇种植专业户张红梅家的球盖菇又是大丰收,看着卖得很好的大球盖菇,张红梅情不自禁地说,这都是农家书屋把大球盖菇变成了“金钱菇”的。

新颜村的农家书屋里,摆满了种植养殖各类书籍。张红梅是农家书屋的忠实借阅者,每次听说书屋新增了实用技术书籍,都会到书屋静下心阅读几个钟头。张红梅说:“在农家书屋,我们不仅能学到种植、养殖知识,还能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呢。”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张红梅说。

八岔乡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到各村开展农技讲座,推荐农技书籍、现场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鼓励农民通过阅读了解农业知识,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营造乡村文化氛围。

近年来,同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按照“政府主导、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推动农家书屋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教育和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农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推手。

目前,全市共有85个农家书屋,书屋图书达12.75万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没有书、农民读书难的问题,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龙江模式” 破解难题

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家书屋与文化惠民工程平台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一批标准书屋,不断优化我省农家书屋改革创新的工作路径,建立一套农家书屋创新发展的“龙江模式”。

同江市把数字化农家书屋作为推动农家书屋文化惠民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统筹农家书屋实施“线上”与“线下”双服务,利用数字化阅读手段扩大文化惠民服务人群,打造农民“可随身携带”的书屋。三村镇计划同其他乡镇开展图书交换活动,通过一本书变两本书,提高图书利用率,增加村民图书量。

塔河县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将农民阅读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将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作为农家书屋与文明实践站、所创建成效的评价指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村书屋还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投入资金不足,书屋功能拓展服务硬件投入不够,如书籍更新量小、阅读方式还不够丰富多彩,延伸的内容少,吸引力不强;缺少专职工作人员,由于农家书屋管理由乡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兼职工作,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农家书屋上,开放时间及服务上有所欠缺。加上缺乏相应的补贴不能形成制度激励,以致兼管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难以主动考虑书屋管理工作;农村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较多,阅读群体多为老年妇女和儿童,借书的大部分是中小学生,所借书目多为少儿和文化类书籍,大部分的图书处于闲置状态。有很多图书与农村实际情况不符合,必备书中有养牛养羊等书籍,但在农村生产中不会涉及,大部分书籍知识内容解决不了生产实际问题,满足不了生活娱乐所需,激发不了农民的阅读兴趣。

委员建议

发挥书屋聚合引流作用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已成为当前我省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对此,部分省政协委员对我省部分基层文化场馆进行调研。他们建议:

“以文化人”。农村基层文化要创新,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其中,并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大力开展线上服务,提升在运用新媒体传播公共文化微视频、艺术慕课、云上开展群活动的能力和提供新型公共数字资源的能力。

把农家书屋打造成环境舒适、门类齐全、吸引力强、人气旺盛的公共文化场所,打造成集公共性、功能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具有聚合、引流作用的农村精神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