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生产加工企业+优质农民合作社

特色农产品 展销会上人气高

豆长生展位前排满了人。

祁洪梅请大家吃饼。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静

金风送爽,大地丰收。很多农民喜悦的同时也思考如何才能卖好特色产品?一年的辛苦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前不久召开的“东北好食材(齐齐哈尔)博览会”,就试图破解这个难题,寻求为东北好食材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销售模式。

记者在展会上发现,这些参展商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有自己的生产线,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销售方式,但也都没有很顺畅的销路。“作为‘齐齐哈尔第五届电子商务大会’的分会场,我们就是想通过展示本土特色农产品,全面立体化宣传推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展会负责人、东北好食材(黑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昆说。

“现在我们最愁的就是如何走出深巷子”

“我们的黏苞米都是有机种植,我们的地经过6年改质,完全达到了有机标准。”富裕县嫩裕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展位前一直人流不断,人们一边品尝黏玉米一边赞不绝口,理事长赵桂红站在一边给大家介绍:“我们这次不卖货,就是给大家尝尝咱的东西好不好。”

嫩裕合作社在富裕县塔哈镇吉斯堡村,当初21户农民用土地抵押入股成立合作社,从种蔬菜蹲大马路叫卖开始起步,现在他们的有机蔬菜已经打进了超市,小辣椒也实现了订单种植。

“大家一看势头挺好就想干大点儿,去年种了七八垧黏苞米,可是忽略了这东西要熟一起熟,我们也没有冷库,也没有订单,一下子全都烂了,赔了不少钱。”痛定思痛,今年他们集资盖了冷库。玉米是有地方放了,也延长了保存期,可是成本又增加了,如何让好东西卖上好价钱,是摆在他们面前一道难解的题。

同样困惑的还有参展的齐齐哈尔嘉士源葡萄酒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负责人周巍屹介绍起他们2500亩的葡萄基地充满自豪,对做酒的工艺也充满信心,“绝对无添加,14℃~18℃之间发酵3个月,然后再沉淀3个月,经过3次过滤后罐装。现在我们最愁的就是如何走出深巷子,让大家知道我们的酒,喜欢我们的酒。”

“销售的面儿更宽了”

“东北好食材这个展会,虽然是第一次举办,但我看这几天人气都比较旺,我们的大米销售还是很不错的,有不少回头客。”泰来云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凯然很高兴,“我们有5万亩基地,按照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模式,从源头对大米进行品质把控,争取把健康送到老百姓餐桌。”

赵凯然在公司负责销售,平时多半在上海等地跑市场,“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挺好的,优质农产品也是大家所需要的,很多人还不知道去哪儿买,有了展会就不用东奔西走了。对我们来说,精准客户也容易锁定了。”

依安县洪运面粉有限公司是一家“夫妻店”,丈夫王洪国主要负责种植和加工,300多亩地种了大豆和玉米。他们选择的都是优质大豆和玉米品种,收回来后大豆榨油、玉米酿酒。“我们自己成立了屯外香植物油厂和田园粮心酒坊。自己生产的豆油和白酒都是纯粮食的,没有任何添加。大部分在厂里销售,价格不高。也有一部分通过快手小店或者依安、富裕等地的特产店进行销售,利润比卖原粮稍高一些。”

展会上,王洪国的妻子祁洪梅紧忙活,用自己的豆油烙饼分享给大家吃,让大家实地感受他们家豆油和面粉的品质。“参加展会就是想扩大影响,大家要不尝咋知道好不好。有这样的一个平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对我们打开销路有好处。”

豆长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着自己的10多款豆制品参加展会,他们的展位里最显眼的宣传语是“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可免费领豆腐”。“我们开发了30多款豆制品,门店里回头客特别多。此次参加展会,一方面为增加销售,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这几天让大家认识了我们,了解了我们,销售的面儿更宽了。”公司总经理刘雪丰介绍。

“销售理念好才能做优做大做强”

“我们办这届展会,搭建展示、宣传、销售的融合平台,就是为促进本土系列特色农产品的产供销对接,促进区域商业体系建设。”东北好食材(黑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如锋介绍,将优质的生产加工企业和优质农民合作社聚集在一起进行展销,这次只是一次小尝试,也是为走向全国作准备。

展会现场,带货直播间全天直播。“直播间人气可高了,大家是边点赞边下单。”曹昆介绍。

“展会销售、全国连锁便利店销售、线上销售,这些销售模式之外,我们的特色农产品要想闯出好市场,还要统一建立溯源体系,不仅要有产地溯源,也要有销售结果的统计,形成优质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然后植入供应链金融,生产企业或者合作社就不用押那么多资金,便于他们进入新的生产循环。”黄如锋说,“我们还要为进入好食材链条的企业和产品赋能,加强品牌设计。农产品不仅要种的好,加工的好,还要包装设计好,销售理念好,这样才能做优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