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

农机专业化服务 开足马力驶入快车道

组装调试新引进的收获机。鲍震摄

引进新型大马力机车。鲍震摄

□蒋庆余 吴立东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李涛

地区干旱,耕地资源少,自然条件差,特别是农机装备力量薄弱、作业标准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北大荒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农业标准化提升进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成为制约农业增产、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主要瓶颈。

“没有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相匹配的农机专业化服务能力,再高的标准、再好的技术,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北大荒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党委班子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论证,剥茧抽丝,以农机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营推动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运行,深挖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空间潜力,激发现代农业、现代农服发展动力,全力探索企业营收增长新路径,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敢下手 1800万元购新农机

为了提升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相匹配的农机专业化服务能力,2020年起,北大荒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根据各所属企业的农业种植结构、农机装备基础、标准提升空间等实际情况,以查哈阳、繁荣、富裕、依安、绿色草原等农(牧)场有限公司为重点,以旱作农业农机专业化服务为突破口,探索组建起5个农机服务公司(中心),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购置121台(套)新机具,当年即完成农机规模化作业服务面积10万亩,实现作业收入670万元,纯利润223万元,并减少每亩耕地农机作业成本9元,为种植户节省资金90万元,为5家农机服务公司的员工增收72万元。2021年,又融资5975万元购进大马力机车、新型农机具56台(套),将巨浪牧场有限公司纳入到农机专业化服务体系当中,上半年累计完成镇压、播种、深松、中耕四项作业总面积24.183万亩,实现经营收入240.3万元,毛利润148.23万元。

在强劲的农机装备力量和严格的作业标准质量的“加持”下,不仅有力克服了去年秋季台风灾害和今春寒潮不利影响,同步解决了秸秆禁烧、黑色越冬、耕地保护等问题,更突破性地建成了16条农业示范带、建设品种试验示范田2370亩,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旱田浅埋节水滴灌等一系列农业种植、管理新技术也终于扎下了根,有了用武之地。

敢探索 创新混合型经营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农机服务公司初见成效后,未来如何发展、怎么管理,走什么路、能走多远,成了关键问题。分公司党委一方面明确了农业服务公司股份制组建、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和农机作业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深剖管理运营情况、细核作业面积数量、精算单车成本效益,确立了国有主导、混合经营的结构体制和向管理要效益,以激励提效率的运管机制,探索建立起混合型农机经营服务管理的创新模式。

各农(牧)场有限公司党委在制定农机服务公司章程、完善运营管理方案、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过程中,按照有限责任公司框架实行“721”股权模式搭建,即按照农(牧)场有限公司占股70%、农机驾驶员入股20%、农机服务公司管理人员以认缴方式持股10%的比例,建立起混合所有制框架结构,将以往常见的“公家投、雇人干,干多干少都一样”的被动管理方式转变为如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亏绩效都关己”的主动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员能动性和机械效能率,确保农机服务公司的运营规范化、效益最大化。

敢破局 打通堵点让运行更顺畅

落后的思想观念、散乱的地号布局、薄弱的技术支撑和配套保障能力,给农机服务公司的高效运营之路“布下”了一个个堵点和一道道障碍。

分公司党委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加大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农机服务公司管理干部、一线职工党员的政策理论学习和精神思想教育力度,及时为力量相对薄弱的基层领导班子选优配强成员,不断增强工作“牵动力”;通过细致政策解读、系统培训教育、广泛宣传引导,把农机服务公司的运营管理特点、标准质量优势、价格透明保障等内容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广大干部职工,消除大家对农机投入成本、效益利润收入、作业收费价格等方面的担忧和顾虑,有效解决思想层面的束缚和阻碍。

同时针对在硬软件基础方面的难点问题,一方面结合土地核查工作开展,对各单位地块地号进行重新规划编制,根据面积规模、位置分布情况逐一制定农机统耕统作方案计划,明确各项作业的时间、顺序和方式,破解地号分布不准、田间条件不同、协调调度不畅等问题。另一方面邀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开展实操指导和技术培训,选配技术经验丰富、操作标准规范的骨干驾驶员进行跟班示范和操作指导,解决农机驾驶员技术经验少、标准意识差、质量管控弱等问题。同时依据各生产阶段作业计划,采取统购统供方式提前落实作业所需油料配件和生产所需种肥物资,并为动力机车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着力提升在机车使用、作业调度、标准执行、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保障能力,有效解决综合配套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难题。

在分公司党委和农(牧)场有限公司党委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农机服务公司主动对接属地各市县区乡、区域各农业企业,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合作洽谈,大力开拓域外作业增收渠道,为实现企业营收突破性增长汇聚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