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东湖路学校校长崔晶

“减”了作业量,提了课堂“质”

东湖路学校初中部2021级新生徒步行军拉练。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莉

东湖路学校是哈尔滨市道里区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全省首家实施“三权下放”(“人权”“事权”“财权”全部下放给学校)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改革的学校;也是道里区实施“两自一包”(学校自主管理、教师自主招聘、经费包干)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面对崭新的东湖路学校,面对省内“空白”的办学借鉴现实,落实好“双减”工作,崔晶和她的教育团队决定重新出发,重塑思维方式;从心出发,赋能学生成长。

“减”字背后 做好校内教育质量“增”

“对于学校来讲,‘双减’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更要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崔晶进一步解释,“双减”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减的是学生作业“量”,提的是教师上课的“质”。

新学期,学生和家长都在拭目以待学校的积极变化。崔晶介绍,在作业管理上,学校做到“三优”:即优化作业量,学科组把握作业的质量,年级组控制作业的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布置基础性、递进式、实践性、个性化弹性作业;优化作业巩固检验功能,在全批全改的基础上,加强面批、个批,规范考试管理。

师德要求写入教师合同 多倾听学生声音

从2018年起,东湖路学校共招聘教师156名,在招聘过程中,学校将理想信念、政治素养、政策理解、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考核作为选人用人的必考内容与重要参考;在与教师签订的合同中,将师德要求确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内容;在新教师入职后的试用考察中,学校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入口”开始,师德就已经成为一把重要标尺,规范着东湖路学校每一名教师的从教行为。

“蹲下来,从学生的视角看看他们的真实成长需求。”这是一位班主任在教学中遇到困惑寻求帮助时,崔晶给出的经验之道。崔晶认为,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培养教师们会倾听、会沟通、会表扬,做到说话有温度、批评有尺度、引领有高度、指导有深度,从而为孩子们个性化发展搭建适合他们成长的舞台。

菜单式课后服务 学生自主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双减”下的课后服务,要通过学校履行更多的教育职责,从而实现给家长减负,以及给学生整体减负。为了确保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崔晶谈起了该校的“四个关注”。

关注生情。学校推出课后服务项目菜单,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课后服务内容。关注内容和形式创新,打造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学校为学生提供答疑辅导、艺体特长、实践活动、课外阅读四大类40余项选修项目。对于个别不能及时接孩子的家长,实行“弹性”服务。关注协同共育。通过多种途径借助校外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关注评价考核。开展好学生课后服务综合评价,对学生、家长进行满意度等调查,针对学生及家长需求,进行学期动态调整。

“密切、智慧的家校合作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得轻松,学得有法,从而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心中有光的孩子不但会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也会温暖周围的人。”崔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