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上,中医药发展话题再次被重点讨论和关注

龙江中医药如何打造“金品牌”?

地处寒温带,植被类型多样化,土壤类型多种,雨量充沛……目前我省有鹿茸、熊胆、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关防风等30多种道地药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全国药材市场都占有很高的比例。但龙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能与得天独厚的资源所匹配。因此,龙江中医药产业崛起必须要有自己的“金品牌”。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彤 霍营

让人深思的数据

我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巨大的中药材种植发展空间。野生中药材1120种,载入《药典》的药用植物130余种。其中产业种植方面,刺五加占全国份额的80%以上,汉麻占60%以上,板蓝根在50%以上,五味子在30%以上,水飞蓟、平贝、人参也居全国前列。另外,我省地处寒温带、昼夜温差大、植被类型多样化,土壤条件好,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势国内少有。

但 龙江中医药产业一直在“百亿”层级徘徊。

我省拥有众多的山地、林地资源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

但 我省林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总量的10%。

透过我省中医药的资源优势,目前我省中医药产业的现状却让人无奈:中医药产业加工规模普遍偏小、层级偏低,产业附加值低,原字号销售多,且缺少市场话语权,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据了解,被誉为“中国寒温带天然药库”的大兴安岭地区,拥有各类植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有黄芪、苍术、赤芍、沙参、百合、柴胡等600余种。与丰富的药材资源相比,该地区中药材的繁种育苗、规范化种植、初加工、提取物、成药成品制造、下游延伸产品环节尚未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数以原料形态销往外地;五味子、苍术、赤芍、关防风等道地药材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缺少终端产品和宣传推广,道地性和独特性的品牌效应尚未发挥。

学习“一招鲜”的战略

枸杞产业是宁夏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如今已经成为宁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红色名片”。在品牌建设方面,宁夏依法实施“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研究制定枸杞品种、鲜食、药用、茶用、加工等行业标准;实施异地维权打假,打造宁夏枸杞品牌平台,支持“地域品牌(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企业商标品牌”运营模式,使地理标志品牌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品牌形成合力;深入挖掘枸杞历史、医药、饮食等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提升品牌内涵,塑造品牌形象。

另外,据业内人士介绍,和我省毗邻的吉林,早在2009年“长白山人参”就成为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使用的证明商标,从而正式开启了“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之路。“吃干榨净”长白参,就是他们的品牌战略、产业思维。截至目前,“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达到44户,品牌产品152种,年转化原料人参5000多吨,“长白山人参”品牌不断走入大江南北,深入千家万户。

这些“一招鲜”的战略,正是值得龙江中医药学习的。

树立“品牌引领产业”的思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成功的省份中医药产业的成功路径是:

打造“金品牌”

把这个品牌的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分类跟进

占领这个品牌领域的市场

实现以这个品种的全产业链产业格局

逐步形成“舍我其谁”的局面

目前来看是龙江中医药产业实现腾飞,应该也必须遵循的路径。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怎样才能让蜚声全国的龙江中药材不仅要“种的好”,还要“卖的好”?树立“品牌引领产业”的思维尤为重要。

据了解,近年来,为促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我省已出台了相应的品牌推介规划。其中,2019年出台的《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塑造龙江中医药品牌的工作任务。在《黑龙江省中医药品牌培育创建整体工作方案》中,又提出了七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培育“龙九味”(刺五加、五味子、人参、西洋参、汉麻、关防风、赤芍、板蓝根、鹿茸等九种市场前景好的优质药材)品牌,充分发挥“龙九味”的产业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中医药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我省中医药要实现特色发展,中医药产业特色发展应该有怎样的思维?相比之下,我省还缺乏真正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如何从特色道地药材中,筛选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将其打造成“龙药”的“金品牌”,从而实现“一招鲜”发展,是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