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笛 与时代同节奏 与人民共心声

苗笛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晁元元

在松花江北岸的“新文化地标”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里,正为筹备“音乐家张权与哈夏音乐会”专题展览忙碌着的馆长苗笛,向记者讲述了60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段段往事。

城市的音乐文化特质催生“哈夏”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国家遭受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即使在极度困难面前,哈尔滨人从未放弃对音乐和美的追求,从1958年至1960年,大规模的群众歌咏活动蓬勃发展,抒发出人们团结奋战、共度难关的信心和勇气。

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里,老照片让我们重温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诞生记。1961年初,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及哈尔滨市音乐界负责人牛乃文、章子冈、沙青、马楠、唐乃智等就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报告初步形成,被下放到哈尔滨歌剧院的音乐家张权,感受到哈尔滨浓厚的音乐氛围,她向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介绍当时国际上“维也纳音乐节“和”布拉格之春“等音乐盛事,为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筹备建言献策。

苗笛说,张权的名字总是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关联在一起,她参加了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歌舞剧院综合音乐会的演出,并在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演出了独唱专场,十年浩劫后,1979年她再次登上“哈夏”舞台,在第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与女儿莫纪纲同台演唱,将最美的歌声献给她的第二故乡。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为中国三大音乐盛会。苗笛认为,艺术跟时代同节奏,音乐家跟人民同心声,正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音乐特质,也催生、创造、演绎出了“哈夏”60年舞台唱响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的段段华美乐章。

长盛不衰 活力依旧 奥秘何在

苗笛认为,哈尔滨人有着喜爱音乐、欣赏音乐的传统,特有的城市历史造就了深厚的艺术底蕴,每逢哈夏音乐季,城市里大街小巷、江畔广场,到处弥漫着音乐的氛围。百姓参与是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最亮的一道风景,哈尔滨人对音乐的高度认同感和呼声总是令来自八方的宾客感佩难忘。

如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成为由文化和旅游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以“中国的哈夏、世界的舞台、百姓的节日、音乐的盛典”为目标,音乐使哈尔滨城市文化特质更鲜明。“有音乐的地方,心灵有了归属。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把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汇聚在一起,文化才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力。”苗笛说。

无国界语言 与世界共鸣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荣誉称号,它之所以成为亚洲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是因为这里拥有百年交响乐团和中国持续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音乐始终与这里的人民相伴,并成为城市的固化品牌,“音乐之城”是对哈尔滨不懈进行精神传承、文明发扬的至高褒奖和明确认定。

一甲子的岁月走来,音乐也使哈尔滨城市的声名远播,许多著名音乐家在“哈夏“舞台上留下难忘的艺术足迹。苗笛向记者讲起指挥大师祖宾·梅塔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一段情缘。2013年,他与老伴儿来哈尔滨旅游,一次偶然的路过,祖宾·梅塔看见了群力音乐主题公园复建的“月光舞台”,这也是1961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主场地之一。贝壳形状的舞台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他很想见一见音乐主题公园的总设计苗笛,这次难得的“邂逅,也促成了祖宾·梅塔2016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2017年中俄文化交流周两次来哈执棒演出。

祖宾·梅塔在与苗笛交谈中,表达了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喜爱。他说,在哈尔滨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灿烂和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包容性,看到了中华文明在音乐文化方面,特别是在音乐科学方面给人类作出的贡献。

“音乐已成为哈尔滨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正是通过音乐这种无国界的语言,我们与世界人民产生心灵共鸣。“苗笛由衷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