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油画《十二烈士》。 臧尔康作

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冰天雪地里顽强抗敌。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

——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三省积极组织并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从1933年9月起,中共满洲省委把党领导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党领导或影响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开辟了东南满、北满和吉东三大游击区。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后,发展为11个军,共3万余人,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讨伐”。他们的英勇斗争,有力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和鼓舞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在东北抗联这支英勇的队伍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1936年8月,年仅31岁的赵—曼牺牲前,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誓志为人不为家”的高尚情操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版

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时代血脉

何伟志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艰苦、壮烈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东北抗联英雄的身影也渐渐远去,但是光耀千秋、启迪后世、激励来者的东北抗联精神,已经融入了生生不息的民族时代血脉,融入了国魂、党魂、军魂,成为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动力源泉。

勇赴国难的爱国情怀

东北抗联精神凝聚了强大的爱国主义硬核之力,是一面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种“硬核力量”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质朴而坚定,厚重而隽永。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空前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奔赴东北,投身抗日洪流。东北抗日联军的许多指战员放弃优渥的生活,挥别了父母亲人,在个人得失和家国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保卫祖国。正是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东北抗联将士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在新时代背景下,东北抗联精神不失为一面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这面旗帜可以引领每一个中国人积极主动当好“梦之队”的一员,自觉做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自觉担当的民族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凸显了舍我其谁的历史之责,是一种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永续传承的红色基因

自觉担当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永续传承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己任,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日本侵略者。正是凭借这种勇于担当精神力量的支撑,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决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舍我其谁的历史之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东北抗联精神都不失为一种凝聚正义、力量和勇气的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过程,是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更是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支撑中华民族恒久的繁荣发展和复兴大业。

顽强苦斗的不屈意志

东北抗联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之歌,是一个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在苦难辉煌的奋斗历程中,伟大斗争已经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东北抗联斗争的极端艰苦在世界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在极其艰苦、残酷、复杂的情况下形成的。在相当长时间里,东北抗联将士孤悬敌后,不畏艰险,顽强苦斗,百折不挠,用赤子般的忠诚与热情,在最为恶劣的斗争环境中,爬冰卧雪,忍饥挨饿,征战不息,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抗战十四年,迎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正是东北抗联将士坚持苦斗十四年之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走近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续写新时代百折不挠的奋斗之歌,我们就不会为各种风险挑战所吓倒,始终在伟大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东北抗联精神宣示了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前仆后继的不渝之志,是一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补钙良方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东北抗联将士之所以能在孤军奋战、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极端环境下不言败、不放弃、不投降,就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始终有一种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在日军连续不断的军事“讨伐”,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就是因为他们胸怀理想和信念。抗联将士清楚地看到东北抗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知自己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也明知自己牺牲后可能连个名字都无法留下,但他们心怀不渝之志,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前仆后继,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初心易晓,致远惟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弘扬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利于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

团结御侮的宽广胸怀

东北抗联精神收获了为维护人类正义事业开展合作的成功之果,是一座引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引航灯塔

东北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北抗联的斗争从一开始就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民族性质,还具有维护人类正义事业的国际意义。面对共同的敌人,东北抗联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朝鲜、苏联人民的抗日斗争,与他们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生死相依,抒写了一篇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团结御侮的英雄篇章。东北抗联精神结下的一个重要“果实”,就是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各种力量,汇成克敌制胜的伟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宛如指引航程的灯塔,散发出跨越时空的思想魅力,指明了人类文明前进发展的方向。借鉴东北抗联打破国域限制、实现联合抗战、团结御侮的成功范例,从中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

(作者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