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凯旋
杂文是直接、迅速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文艺性论文,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如鲁迅先生所言,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姜胜群的杂文,正是体现了杂文的这一特点,而且深刻、犀利。
在《重要的事情说N遍》一文中,姜胜群先生痛斥社会上“短寿命建筑”造成的巨大浪费。如云南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在建成3年后,花费3亿元拆除;投入8亿元、曾是亚洲最大室内足球场的沈阳绿岛足球场,在使用不到10年后,因“使用率不高”被爆破拆除;郑州市耗资854万元的黄河路文化路天桥工程,建成5年后被整体拆卸……
姜胜群先生感叹:“短寿命建筑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建了拆、拆了建,即便不是权力寻租,只是图谋政绩,也是不可饶恕的一种腐败。因为浪费的是纳税人的钱。”
杂文是政论,也是文学。是文学,就要有文采。姜胜群先生的杂文,语言生动,简洁,妙趣横生。在《世说旧语》一文中,引经据典,正史、野史、轶事、掌故,皆为我用,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文言二则》中的《捕蛇者后人说》,全篇仿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借助文言文的简洁、柳宗元经典作品的神助,以似曾相识的形式,将当代社会矛盾做了深刻揭示。
在杂文的理论上,姜胜群先生也积极探索。在《杂文不是杂货筐》一文中,针对有人把散文也归类到杂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杂文是大散文中的一种,把散文当成杂文,如同蛇吞象。杂文不是杂货筐,不能什么文体都往里装。他说:“从诸子百家到鲁迅,中国杂文的发展脉络还是清晰的。尤其是文学巨匠鲁迅,将杂文发展到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鲁迅的杂文,可以用‘针砭时弊、短小精悍’八个字来概括。针砭时弊是思想,短小精悍是形式。这就是杂文。”
与时代同步,杂文从未缺席。在《散文三题》一文中,针对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病毒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化的严峻形势,呼吁国人继续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不举办、不参加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不到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活动。积极宣传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宅文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过去的一年告诉我们:‘宅’在家里最安全!”“宅”,不是消极颓废,而是要“宅”有所为。都是“宅”,各自条件不同,结果也不同。老子“宅”出了《道德经》,孙悟空被关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宅”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又多了一项本领……由此可见,无论何时,无论什么情况,“宅”时的心态很重要。再险恶的处境,好心态也能“宅”出成绩,“宅”出人生精彩来。
匆匆为姜老师写下“精练”短文,实在难以概括先生三十载以字为刃,以墨为锋——实乃凛然正气一老翁,慷慨激昂终为谁?掩卷思量……不禁感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