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与社会应用融合的范式

——评《日本农业出版与传播的社会学调查1950-2003》

《日本农业出版与传播的社会学调查1950-2003》 丁一平/中华书局/2021年4月

□梁玉梅

本书以日本战后50年间农业出版事业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第一手的调查资料,系统地呈现和论述了这50年间随着日本社会急剧变化其农业出版业发展演变的情况。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和后来的“不况”期的背景下,作者以翔实的数据从多个角度梳理了日本农业出版新闻事业的发展路径,分析了其在战后农业、农家的持续发展以及农村文化全面提升中,如何与农业和农家为伍,如何锲而不舍地经营着农业出版领域,如何精细化地履行自己的出版使命。全书共280千字,分绪论、农业出版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农业出版和农家订阅动向、面向农家的农业专业出版、农家对农业出版的反应等章节,资料扎实,数据准确,有利于广大读者了解日本农业出版机构状况、农业出版的订阅环境、涉农书刊的订阅动向、购买费用动向、读者阅读时长等信息。

本书是资深出版人丁一平基于国内数十年在出版传媒界的深耕,加之在日留学期间所做的调查及之后的不断研究基础上,创作完成的研究专著。

从出版到农业,读者被引领到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日本出版业与日本农业。但跟随作者的笔触——巨量的数据比对分析,细腻的乡野调查,深入家庭的问卷采访,读者被作者引领着全面梳理掌握了日本自二战后到本世纪初农业出版的状况,出版的动向,农村读者的读书情况,看到了日本农业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对日本农民、农家生产生活甚至三观的影响。作者无疑为我们搭起了一座跨界的桥梁,在中国与日本之间,更在出版业与农业之间。

书中对日本出版业概况的呈现,对国内出版界来说是镜鉴。日本出版业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3年,同样经历了无序发展、激增、倒闭、再生、步入正轨、暴涨、不景气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日本农业同样面临农业人口不断锐减,青壮年离开乡土涌入城市的无奈状况。他们的政策与对策毫无疑问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启示。

日本农业出版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们能在新技术推广、科学化生产管理、应对市场变化等信息方面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快速形成出版物,提供给农家;同时,农家依据农业出版物的精准指导,适时作相应的种植养殖调整,农业方面的书籍与杂志成为农家保持生产持续发展的领航员和护航者。农家对农业出版物的信赖与依靠,也促进了农业出版的良性健康发展。剔除日本农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因素,相比于国内农业出版信息的相对滞后与不接地气,这部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类似的范例书中很多,例如,日本农业编辑是花大量时间深入到农田,深入到农家小院中做情况调查和数据采集的。这些一手材料无疑对农业科学的探讨更直接,更高效;对农业出版的定位发展更助力,更紧实;这些最原始的手段和看似笨拙的方式对我国的出版改革和农业进步更具有效仿学习的意义。

书中点点滴滴都可以看出日本在做事情上的认真与极致。本书作者深受日本严谨精神、工匠精神的影响,在谋篇布局、数据引用、封面设计、文字把关等诸多方面,精益求精,极力做到尽善尽美。

鉴于本书从出版与社会应用层面融合的独特角度和对作者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的尊敬,加上中华书局这样重量级出版社的口碑加持,顺理成章也就爱屋及乌,对此书爱惜有加,净手拜读之余,让它成为挑剔主人狭小书柜中宝贵的一员。如果你是出版与农业这两个领域的相关人士,或是严肃学术书的爱好者,强烈推荐此书——因为它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