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拉尔基区“两个中心”组织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深入疫情值守卡口送物资,助力疫情防控。
□文/摄 朱楠 宋家兴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平
在融媒体中心开设直播间,邀请垦荒老党员做客直播间宣讲红色故事;依托文明实践点成立双语宣讲队,让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明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齐齐哈尔市充分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互融互通功能,形成优势叠加,通过一系列同频共振“组合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落地生根。
融合集聚资源 打造学习宣讲“大课堂”
如今,在梅里斯区额尔门沁村民眼中,已过花甲之年的哈库麦勒传承人安宏已成为了村里一员。一年来,安宏大半年时间住在村里,他将歌曲演唱、舞蹈表演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培训新时代文明中心文艺志愿者和村民演唱《最美的山歌献给党》等达斡尔族民歌,打造了双语“达乡非遗进乡村”品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少数民族群众中间。
齐齐哈尔市统筹整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载体,充分调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实践点四级组织体系和融媒体中心传统媒体及新媒体资源,以主题展览、电影展播、舞台展演、经典诵读等活动为载体,构建“体验式、沉浸式、流动式”党史学习课堂,将专题宣讲队伍送到党员群众身边,以“庭院讲堂”“板凳课堂”“大喇叭”等形式,用“网言网语”“民言民语”开展接地气的宣传教育。
全市依托实践中心(所、站)创新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龙沙区举办“拆盲盒、抢答题、学党史”活动,寓教于乐,以赛促学。拜泉县整合“两个中心”资源,开辟融媒线上学习板块,直播带“课”供干部群众分享互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点单”需求。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两个中心”对接党史理论宣讲资源84项,组建宣讲志愿服务团队334支,推出常态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93个,开展宣讲志愿服务活动2669场,深受基层党员群众欢迎。
拓展延伸触角 构筑宣传引导“微矩阵”
“镰刀锤头闪闪亮,伟大的党光万丈,鲜红党旗高飘扬,百年铸就新辉煌。”秋日里,富裕县富裕镇鑫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举行的《我来讲党史》快板表演,吸引了社区群众前来观看。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齐齐哈尔各县(市)区充分发挥“两中心”平台、人员、内容、服务“四融合”优势,把文明实践融入生活场景,把宣传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把创新服务送到百姓的耳边心头。依安县融媒体中心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组织绘制《依安故事绘》连环画册;富裕县依托融媒体中心开设智能广播,将《中国共产党简史》录制成音频文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村村通大喇叭循环播放。
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别设立“党史百年天天学”“我为群众办实事”“学党史守初心”等专栏50多个。通过广泛设置学习专题专栏,将“微课堂”“微党校”等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使党史知识展现在“眼前”、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让党的声音飞入千家万户。
共推服务举措 绘就智志双扶“同心圆”
“老李,吃完饭了吗,今天宣讲小分队来咱们幸福大院,你可别晚了!”克山县河北乡新民村幸福大院里的老人们早早地吃完晚饭,来到连心亭附近,等待乡里“七一”宣讲小分队的到来。
为了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即时飞入寻常百姓家,克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实践广场、实践点和幸福大院等群众聚集地为载体,组建由“五老”人员、青年干部、返乡大学生等27人组成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团7支,以唠家常、话当年、看现在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开展宣讲活动43次,受众8000余人,让“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遍克山大地。
齐齐哈尔市及时了解市民需求,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拓展融媒体中心社会服务功能,征集梳理群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涉及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延伸至中心屯、合作社、农家大院、办税服务厅等“神经末梢”,设置征求意见箱、“承诺践诺办实事”志愿服务窗口,完善“吹哨报到”快速反应机制,彰显民生情怀、惠民担当。同时,优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服务操作流程,完善线上线下协同运行、闭环管理机制,借助融媒体的“发射塔”优势,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的“蓄水池”调度功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截至目前,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计划1262条,通过融媒体中心征集民生事项清单3072条,开展活动9800余次,服务群众52万人次。
拜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理论宣讲骨干采取群众点单、主办方派单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群众点单“网络课堂”直播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