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研究所能源装备领域勇攀高峰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婧 李爱民

与中海油签订“东方13-2平台SGT-600燃气轮机维保长协服务”,开启全新服务模式;国内首台套AE94.3A型燃气轮机专用盘车装置已稳定运行近一年,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首台节能供热型背压汽轮机已申报2021年黑龙江省重点领域首台套创新产品,并通过技术评审……近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简称第七〇三研究所)在能源装备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这得益于作为该所技术源、创新源的人才团队的强力支撑。

多年来,作为我国舰船主动力与能源装备研发及供货基地,第七〇三研究所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装备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全方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强企”助力高质量发展

走进第七〇三研究所产业公司-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耳边不断传来试车台的轰鸣声,工业低排放CGT25-EB型燃气轮机组(25MW)正在做出厂前的最后调试工作。“我们与广州发展属下电力集团合作,开展CGT25-EB机组研制工作,该项目已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项目清单。”第七〇三研究所燃气轮机事业部副部长胡汀告诉记者,该项目将率先填补同类国产中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应用空白,破解国外厂家对分布式能源核心设备供应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问题,建立核心设备自主生产和维保能力,带动我国燃气轮机产业发展。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第七〇三研究所人力资源处处长张慧妍告诉记者,该所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以“第七〇三所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及“十四五规划”为依托的《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岗位职级需求、岗位职级价值两个中心,充分利用绩效激励、培训培养、考察监督三个手段,持续健全人才队伍“选、育、用、留”四大机制,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经过多年发展,该所人才数量稳步提升、学历层次逐年提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已形成强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该所2500名员工中,40岁以下专业技术人才中硕士、博士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0%以上。

张慧妍说,当前员工们对追求个人价值、追求工作与生活的融合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坚持以往人才工作优秀做法的基础上,该所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适应和支持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方面,该所设立专业技术序列和管理序列并行的晋升通道,建立能上能下的职级聘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战斗力;优化薪酬分配制度,激发全员内在潜能和价值创造;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准则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工资总额向关键核心骨干人才倾斜,达到薪酬能增能减,构建“竞相成长、各显其能”的良性竞争生态,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目前,全所上下齐心协力、主动作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战略引领建立科技人才成长梯队

第七〇三研究所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梯队建设,通过选优配强型号“两总”(总指挥、总设计师)队伍,加强任前考察,完善型号“两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赋予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从而确保型号“两总”人员发挥作用,激发队伍活力。与此同时,加大青年科技人员在型号“两总”当中的任命,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打造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该所燃气轮机产业园拥有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和条件优质的生产设备,这得益于我省对产业经济、人才工作的大力支持及第七〇三研究所党委的精心布局与长远规划。作为燃机产业园的领头人,80后的优秀管理者,第七〇三研究所燃气轮机事业部部长、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鹏,带头深入开展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速了新产品研制进程,实现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孙鹏先后获得“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孙鹏说:“第七〇三研究所为我们青年一代的成长搭建了优秀平台,在事业上支持我们,在政策上关注我们,让我们能够有机会为国防事业施展抱负。”

燃气轮机事业部刘雪彬也是一位80后,目前担任某改进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带领科研团队大力推进我国舰船燃气轮机自主研发设计的步伐,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他已被所里聘任为技术系列的所高级人才。

第七〇三研究所还充分利用重大专项、重要平台、项目合作等,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实现人才互通与智力共享。并通过引进外国专家团队、建立青年拔尖人才选拔机制等措施,目前已获批黑龙江省头雁团队一支、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三个,为培养领军人才做好坚强保障。

多维度培养夯实人才成长之基

在第七〇三研究所职工书屋里,有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记者一走进书屋就被浓厚的阅读氛围所感染。

第七〇三研究所所长助理、党群工作处处长侯宇辉介绍,书屋的第一批书籍来自于员工们的捐赠。“我们在开展支部党建活动中,发现员工们原本就有相互分享书籍的意愿,我们建立职工书屋,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更多的员工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实用的书籍,养成阅读和持续学习的好习惯,而员工也乐于分享各自的经验、知识,通过书籍也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

据介绍,在大力全方位培养人才方面,第七〇三研究所持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分类分层、系统完善、具有船舶动力特色的人才培训体系,设置层次化、个性化的新员工培训课程,加强岗前引导,帮助新员工正确完成身份转变,快速融入岗位。

与此同时,打造组织学习文化,借助“麒麟学堂”平台、职工书屋等多种形式,营造线上、线下的学习型组织氛围;加强所学科点研究生培养,建立有特色的教育体系,扩大研究生交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通过项目合作、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共建等形式,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并建立高素质、高水平导师团队。

“我们还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精神激励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典型人物和团队的奖励,加强对典型人物和团队的事迹推介,用文化激励提升人才获得感,为第七〇三研究所的后续发展建立好生态,留住好人才。”张慧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