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 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100%

□刘松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大泳

进入10月,又到了村里最忙碌的季节。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马英穿梭在田间地头,组织村民抢抓眼下的好天气进行秋收。上任伊始,他便确定了强支部、抓经济、优环境、改陋习的工作思路,新建村在这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带领下,完成了从“空壳村”到“百万村”的跨越式转变。

近年来,汤原县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整合政策资源,深挖发展潜力,依托四项举措,努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县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100%。

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带动。充分发掘革命老区红色历史资源,以抗日斗争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融资1.2亿元,创建以集红色旅游、民俗餐饮住宿为特色的旅游村6个,打造乡村旅游“百里景观大道”,带动村级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汤旺乡金星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确定了以“强旅游、美乡村、立产业”的发展思路,深挖民族资源潜力,发挥民俗文化优势,聚焦打造集旅游、休闲、体验、农家乐等为一体的朝鲜族特色旅游产业链。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0.94万元,实现了旅游人气和集体经济“双提升”。

依托资源开发,实现科学利用。大力开展“清化收”工作,有效整合开发村集体未承包到户的“四荒”地等资源,累计新增土地资源收费420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了积累、扫清了障碍。突出县域优势、特点,2018年以来共争取扶持项目资金1550万元,实施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3个,切实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发展活力。香兰镇大有村利用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购置了拖拉机、整地机、翻转犁等大型机械,通过成立合作社发展“集约化生产”,不仅解决了土地板结的问题,还通过统一种植、收割,降低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依托闲置物资,实现资产盘活。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推动农村“死产”变为“活权”、“活权”变为“活钱”,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

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审批、预决算、公开监管等制度12项,建立集体“三资”台账137份,有效规范集体资金使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工作,开发设计“互联网+小微权力”及“三资”提级监督平台,选树10个试点村,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及“三资”提级监督工作有力推进,有效解决村级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实现“小微权力”公开化运行。依托合作联动,实现抱团发展。鼓励村干部、种植大户牵头成立合作社,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充分利用土地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优质水稻、有机大豆等作物,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全县村党组织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150个,农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等方式入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双赢。汤原镇东大桥村党支部书记赵云依托扶贫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种植示范园区,充分发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结合互联网+农业,带动脱贫户增收,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村民高喜凤在村生态园务工。毛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