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乡食用菌基地。
双合村街道。
公立屯玉米。
安邦乡农业科技示范园。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志勇
安邦河蜿蜒流过双鸭山市区。美丽的安邦河两岸星罗棋布的18个自然村屯,组成了双鸭山市中心区尖山区的农村版图。尖山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乡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产业兴了,经济壮大了,农民腰包鼓了,村容村貌靓丽了。
如今,美丽宜居的乡村群落环抱起双鸭山主城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尖山区徐徐展开,为“多彩双鸭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全新发展理念 村里办起“托牛所”
去年夏天,当“托牛所”在安邦乡公立村刚一出现的时候,乡亲们还觉得很新奇。一年光景,公立村的“托牛所”已经被双鸭山市授予全市农村引领村民养殖致富示范基地,村民们从当初的观望,到如今争相赶着自家的牛进所托管。
记者看到,这个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托牛所”,就是合作社创办的集中养牛场,总投资5300万元。除了配有牛舍、产房,牧牛场外,还配备了专业的兽医和饲养员来做牛“保姆”。
尖山区安邦乡公立村缘兴合作社负责人田国军介绍说:“当初俺们成立这个‘托牛所’,就是想给老百姓解决难题,村民把零散养的牛集中到这里,就啥都不用管了。食草料、喂养、防疫都不用村民管,真正的托管好处也都在这儿。”
安邦乡是双鸭山市近郊乡,近年来,安邦乡大力发展养殖业,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肉牛养殖。为此,2020年5月,公立村成立了缘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旨在发展养殖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2020年7月,公立村“托牛所”便应运而生,实行统一经营、集中管理,建设了专业饲养场所,科学喂养,由专业兽医进行科学防疫,村民只需每头牛每年缴纳5000元的托牛费,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
不见牛粪,没有异味,更无噪音污染,这种农户养牛集中托养模式不仅让村容村貌大变样,也为农户外出打工增收解除了后顾之忧。目前,整个“托牛所”内70多头安格斯肉牛都是公立村十多户农民寄养在这里的,每头牛耳朵上都有标签,谁家的牛一目了然,不操心、不挨累、高回报,风险由合作社承担。
“托牛所”虽然才成立一年,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就纷纷表示要扩大养殖规模,多增加一份收入。村民冯河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自从有了‘托牛所’,我们还可以外出打工,两不耽误。”
缘兴合作社负责人田守明介绍说:“我们正在注册品牌,然后建设冷链,实现自产自销一条龙。村集体富了不算富,真正把老百姓带起来富了,合作社才是大赢家。”
尖山区用新理念引领近郊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了安邦农业科技示范园、瑞丰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胜苗木基地、双合村棚室蔬菜生产基地、建胜村陆地蔬菜种植基地等五大农业产业基地。安邦农业科技示范园与省农科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占地面积500亩,是省级高科技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瑞丰食用菌种植基地占地面积300亩,栽培木耳菌棒180万袋,生产干木耳24万斤;栽培灵芝60万袋,生产孢子粉3万斤;年销售收入突破700万元。菌棒厂日生产5万棒,年产150余吨,收入200余万元;建胜苗木基地园区面积600亩,共引进种植了37个苗木品种和23个花卉品种;双合村棚室蔬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500亩,年产蔬菜2000多吨,年收益500多万元;建胜村蔬菜种植基地占地面积为800多亩,种植蔬菜10多个品种,年总产值350多万元。
尖山区还在双鸭山市中心区域全新打造了农产品电商展示中心,一楼为农产品展示销售区,绿色食品包罗粮食、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鸡、鱼、肉、蛋等十大类四十多个品种,主推“北大院”“乐万家”两个绿色标识的农产品品牌。二楼搭建了“互联网+农业”平台,与32个社区智能化平台进行联网衔接,让安邦乡的放心食品和新鲜果蔬直送千家万户餐桌,服务农民和市民。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尖山区乡村振兴的亮点。区委区政府对原鲜、双兴、朝阳村及佛母山进行整体规划,打造特色农业旅游区。在双兴、朝阳、佛母山开发观光、采摘、垂钓为主的郊区休闲游;对原鲜村进行综合开发和改造,建造6万平方米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开发建设集观光旅游、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广场、民俗风情街、民俗新村和民俗博物馆,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朝鲜族建筑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省级旅游名村和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点。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黏玉米“粘”来百万钞票
前不久,在尖山区安邦乡公立村农家炕头,一场半小时的直播带货就斩获5万个订单,40万棒鲜黏玉米销往全国。日前记者看到,在众诚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加工厂内,为了保质保量交付订单,村民们在紧张地忙碌着。
众诚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42户村民以众筹的形式在2019年成立的,是集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生产的“公立屯牌”黏玉米,可实现年销量200万棒,外埠市场销售比例占8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乡亲们都说,没成想这小小的黏玉米,竟然能“粘”来数百万的钞票。
据加工现场的村民介绍,黏玉米成熟后,从地里运到加工厂,再加上扒棒、选等、清洗、灭菌、塑封等程序,全部时间控制在三个小时以内,保证了黏玉米“香、甜、糯”的口感,所以深受消费者青睐,订单源源不断。
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为众诚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赢得了市场。如今,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附近村屯的农民也开始了黏玉米种植。合作社还打算开发黏玉米精深加工产品,走一条线上直播销售和线下零售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尖山区通过企业带动、能人领办、政策引导、依法管理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目前,安邦乡已有合作社18个,正大力推进“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其中,集东水稻专业合作社统一架电、统一打井、统一平整土地改造水田,大力发展绿色种植;双兴村华兴特色采摘合作社热火朝天地推出了采摘、农家乐、农耕体验、农业科普一体的乡村旅游;绿健香菇合作社注册了“绿健”商标,今年新增加香菇粉产品,销售形势较好,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另外,双合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北大院”牌蔬菜商标,种植面积500亩,生产有棚室香瓜、柿子、西芹、甘蓝等特色果蔬,年产量2000余吨。成立了净菜加工配送中心,直接摆上双鸭山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年销售各类蔬菜瓜果10万多斤,实现销售额34万元、利润5万元。建胜村兴胜农产品有限公司还推出“农棵”牌笨榨非转基因大豆油,一天能冷榨、熟榨大豆4500斤,生产大豆油600斤左右,让市民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科学规划绿色发展 美丽村庄惹人爱
尖山区聘请哈工大设计院,以村美、路美、水美、田美、人美为重点,为安邦乡及各村制定了全面发展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站在全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角度,科学规划各村屯内的基础配套设施,合理布局村庄道路和绿化。他们还积极筹备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项目式包保办法,重点围绕“六清一修一改一建”中的“一改”,即“改变农村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宣传宣教,指导农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培养农户自觉建设“美丽家园”的光荣感、使命感。对辖区18个自然村屯人居环境开展全覆盖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021万元,出动人力5624人次,车辆3195台次,配备垃圾收运车45台,配备垃圾箱、桶9532个,仅今年就累计清理大型垃圾堆195个,垃圾2.8万吨,路面230公里,边沟152公里,柴草垛670处,粪便398吨,残垣断壁3686平方米,农户庭院728户,回收农业生产废弃物54吨,修复杖墙栅栏1391处,修建休闲小广场3个,新增绿化面积48.1亩。全面建立了加强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各项规章制度,新筹建垃圾分拣中心11个,为各村屯安排公益性岗位26人,配备保洁员43人,建成“村收集、乡转运”的垃圾清运体系,村屯生活垃圾分片负责,做到日产日清。
“厕所革命”改变了尖山区农村的卫生面貌。近年来利用“中心区、近郊村”的地理优势,采取城乡污水管网并网、自建污水处理站两种模式,农村改厕共2009户,涉及安邦乡10个行政村,采用“双管齐下”方式,实现农户上下水同时改造,计划2025年内达到农村常住户农村改厕100%全覆盖。
为有效利用秸秆,给全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公立村以肉牛养殖合作社为依托,对秸秆进行青储饲料化综合利用,处理秸秆0.68万亩,基本实现本村秸秆自产自销。
安邦乡政府联系华梦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连片地块进行大型机械作业,处理秸秆离田3.7万亩,“五化”利用率达到96%;对不适合机械作业的剩余小部分地块,尖山区组织农户自行打包离田,处理秸秆0.15万亩。以上三种处理模式,确保了尖山区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全域全时段杜绝了秸秆露天焚烧。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村民尽享丰硕果实
近年来,尖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良好,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户更多地分享到产权制度改革的红利。
尖山区还以打造“书香尖山”为契机,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各村设立图书室,建设文化体育广场,增添文化娱乐设施,不断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新建了朝阳、兴胜村文化体育广场,各村发挥自身优势,先后组织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型文艺汇演、举办了“玉米节”“黑土地”杯篮球赛,组织了多场文化体育活动。尖山区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带动着农民珍惜家园、爱护环境,共建自己赖以生存的幸福美好家园。
围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尖山区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工程,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镇村书记“双培育双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政社互动”、村务监督实现全覆盖;实施平安乡村建设行动,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扎实开展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增强农民法治意识,为尖山区构建法治乡村提供了原动力。
如今,安邦河滋养下的尖山区乡镇村屯,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让离家的游子思乡心切,更让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广大村民尽享着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