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农田人家寿字三镶白玉如意

《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五福”中“寿”乃基础,“寿”是“五福”之首。企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如意由古之挠痒工具、前端作手形的爪杖演变而来,后成为祥瑞的象征。“如意”,即如人之意,是梵文“阿那律”的意译。因其吉祥寓意,清代如意用于进贡、赏赐、贺寿、婚配信礼,不仅是宫殿、书房、暖阁中的陈设、赏玩之物,也是喜庆佳节时的祈福用器,更是达官显贵互相赠送的礼品。三镶如意是清乾隆年间创造的一种如意形制,此后非常流行,初见于竹木材质,后扩展于竹木之外,所镶嵌之物也不再限于玉饰。

农田人家寿字三镶白玉如意,长54厘米,首11.75×11.4厘米,身11.85×7.7厘米,尾7.2×8.4厘米。此件如意以紫檀为柄,木柄上阴刻百个篆体寿字,首、身、尾三处镶入白玉饰件。如意首白玉雕的是在家的妇人,挑着砍柴往家走的丈夫,骑着牛放牧的孩童,这应是一家三口;中间身的白玉饰件是四周围绕着高大树木和山石,中间是两个正在劳作的农夫,两人皆戴草帽,一人手拿锄头,另一人则是四齿耙;尾部的饰件是一位戴着斗笠、使用农具在田里劳作的老农,老农身后隐约露出房子的一角。这是一副悠闲和乐的农家生活场景,让人心生向往。从如意紫檀木柄上阴刻的百个篆体寿字来推测:这件农田人家寿字三镶白玉如意应该是件用来贺寿的礼物。

(黑龙江省博物馆 王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