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几十万元种植大户超百家

薄荷台人种苞米成“气候”

□文/摄 兆文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吉会

在大庆市肇源县沿江乡镇中,薄荷台乡是个“羊群中的骆驼”——另类。

其他沿江乡镇,农作物大都以水稻为主。水稻产量够,种它赚钱。可薄荷台乡舍弃距离松花江近这难得的地利,紧紧抓住大苞米不放。全乡耕地15.8万亩,大苞米占了11万多亩。是薄荷台人“死心眼儿”?还是其中另有乾坤?为了解开这个谜,记者近日走进了薄荷台乡。

薄荷台乡的大苞米,产量高得惊人。平均亩产至少1800斤,这在省内可是排前列的。去年,全乡大苞米的产量达到两亿多斤。这儿的大苞米质量还特好。籽粒饱满,卖相好;水分小,买家喜欢。全乡吃这碗玉米饭的人,超过一大半。

全乡几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至少过百。这些大户每年进账都能达到几十万元。哈拉海村,有个叫于海军的,去年种了350亩大苞米。年底算账纯赚24万元。姜在斌种了400亩,净剩30多万元。

可是,真正“掏”上大钱的,却不是他们。

薄荷台乡共有4家收储粮站,主要收储的就是大苞米。他们将农户的苞米收过来,晾晒、烘干,再运上火车。近的去辽宁、山东、河北,远的过黄河、跨长江,去云南、贵州、四川。这4家储粮站每年都不少赚钱。规模小点儿的,一年能赚两三百万元。规模大的,一年能赚上千万元。不仅如此,储粮站下去收大苞米,往新站镇运大苞米,都需要大车。一些养车户,每年靠着运大苞米就能挣不少钱。

薄荷台乡,已经围绕大苞米,形成了一个小产业链。

薄荷台乡的大苞米,为啥产量高、质量好?因为薄荷台的耕地是黑草甸土。这种土质有劲儿。薄荷台的农户很精明,不管苞米价格高低,愣是一直种。他们深知,种地,最怕今年种金,明年种银。这种游击式种地法,结果就是永远追着市场跑。薄荷台人有自己的“小九九”。咱把大苞米种明白了,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市场就会跟着咱们走。

薄荷台人种大苞米,还真不比种稻子少赚。虽然亩收入差了300块左右,但种大苞米省事儿省心啊。三步就完活儿,可种稻子程序就繁琐多了,花费的人工也多。

另外,薄荷台人多年种大苞米,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探索出了一些独特的技术。增加种植密度,就是他们的小窍门之一。原来,一亩地的玉米苗在3000~3500株之间。现在,他们将其加密到3700~4000株之间。多出来的,就是几百,甚至上千个大玉米棒子。

薄荷台的大苞米,之所以能成“气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乡里正确引导、竭力扶助、科学协调。为了不完全靠天吃饭,他们引导种植户在地里打机电井,打组合井。打一眼抗旱井,乡里给补贴1000元。乡里还为各村购买了“小白龙”。天若旱了,“小白龙”们会一头扎进地下,取水浇灌大苞米。天若涝了,也不怕。乡里修了好几条排水渠。

上天眷顾,给了薄荷台草甸黑土。乡里有正事儿,懂得深耕特色。薄荷台人勤劳又智慧。难怪,他们能把大苞米种出名堂。

薄荷台乡的大苞米质量好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