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顺在野外搜集东北虎数据。图片由东北林业大学提供
□孟姝轶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一诺
眼下,东北林区的气温已降到零下。接到电话,姜广顺立刻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带队向密林进发。
寻觅正为过冬做准备的濒危动物东北虎是件苦差事。面对昼伏夜出、凶猛的东北虎,这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常在深夜带队钻进深山密林,对东北虎、东北豹等大型猫科动物开展生态学研究20年,掌握了“兽中之王”的习性,为更好加强猫科动物野外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及野生动物的科学保护提供支撑。
野外调查是“必修课”
在一片落叶的塌陷处,姜广顺俯下身,趴在地上闻了闻,抬起头告诉大家:“这里是它的趴卧处。这只虎离开的时间应该不超过一天。”意外的发现让姜广顺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带队给虎“画像”的故事。
“看,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北起黑龙江北部小兴安岭,南至长白山余脉辽宁省境内的千山山脉,只要有山有林,都是东北虎的家园。”姜广顺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讲,声音却低沉起来,“可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对栖息地的影响,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稀少了。”
野外调查一直是姜广顺的“必修课”。深入虎穴何其难。冬天,姜广顺常要在深至膝盖的雪地里蹚上一天。他说,在野外,他吃的就是面包、火腿肠,如果带的温水喝完,就融一把雪水放进嘴里解渴。夏天,蚊虫叮咬自然不可避免,还常遇到熊等野生动物的突袭。
2012年秋季科考,布设在吉林汪清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一只东北豹带着两只幼崽的影像,这一记录可以纠正国际专家认为“在中国极度濒危的东北豹不可能繁殖”的错误论调。姜广顺和相关专家闻讯一起赶往野外。在一个有弯道的桥上,由于车速过快,车飞下了桥,车尾朝下斜“坐”在桥下的深沟里。姜广顺说,他是全车7人中第一个苏醒过来的,车已严重变形,方向盘都弯了。
“足迹学在这里一定能有所作为”
姜广顺专攻猫科足迹影像鉴定方向,多年的职业习惯,使姜广顺像个寻宝人。他时刻低着头走路,走走,停停,闻闻,让目光时刻在搜寻。他坚信凭足迹信息就可挖掘出老虎的诸多信息。不过,这一科研方向起初并不被看好。
此前,印度著名的老虎专家乌勒斯曾用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老虎的足迹监测技术,并认为无法通过足迹鉴定老虎的个体信息和统计数量。持该观点的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得到了多数同行的认可。
可姜广顺却有自己的看法。“印度不行,不代表中国不行。印度土地以沙地、泥地、沼泽为主,没有稳定的基质,足迹容易变形。而中国东北的土地,有半年的时间被稳定的基质覆盖,足迹学在这里一定可以有所作为。”他说。
姜广顺指导研究生在东北虎林园采集了70多只老虎的足迹影像信息。这些老虎中,有老有少、有雄有雌,姜广顺利用这些足迹信息建立了数据库。
如今,只要在野外捕捉到老虎的影踪,不论是足迹、唾液,还是粪便、毛发,都能通过姜广顺建立的数据库鉴定出这只老虎的性别、年龄,它曾在哪儿出现、吃的是什么……
“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虎的保护研究至关重要。基于这些数据库,我们才可以知道,目前长白山一带的东北虎种群已经出现了扩散阻隔的情况,我们应该适当进行人工介入,避免它们近亲繁殖。”姜广顺说。
姜广顺告诉记者,接下来,他的工作计划是“出兵”华北。要让几名学生去做华北太行山区华北豹的野外监测和保护生态学研究,希望通过科研能够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并促进生态环境发展,使人和动物和谐共存。
送虎归山
5月18日对姜广顺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日子。他要和专家们一起送东北虎回家。在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东兴林场,一只野生东北虎也迎来了全新的一天。笼门缓缓开启,它愣了好半天神才试探着走出来,警惕地观望一圈后,突然,加速向前方大片森林奔去。
4月23日,这只野生东北虎闯入我省密山市一个村庄,引发公众关注。经过省应急专家组进行20多天的救护和隔离,这只野生东北虎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决定对它实施野外放归。
“放归野生老虎,我国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难题。”姜广顺说,老虎是猛兽,如何在放归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虎两安全,尽量让老虎在野外顺利存活,这背后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为了给老虎找到合适的放归地,姜广顺等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考量,要考虑区域内是否有充足的猎物够老虎生存,还要考虑人口密度是否足够小,能够把人虎冲突的概率降到最低。
“我们考察了老虎发现地,那附近虽有森林地带,但多农田、村庄,不适宜直接放归。又考虑到老虎是有超强领地意识的动物,要提前预防放归后个体间冲突,放弃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放归地的选择。”姜广顺说,这次选择把老虎放归长白山老爷岭山脉一带,从森林质量、猎物资源,以及人口密度等多个角度来看都是不错的选择。
姜广顺告诉记者,他们还给老虎戴上了卫星跟踪项圈,对它实时进行空间定位,也会用无人机技术来跟踪它的行为状态,判定它和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做好人虎两安全的防范。
看到老虎重归山林,姜广顺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野生东北虎,为以后东北虎的救护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他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趋好,生物链更加完善,“大王下山”会成为一种常态,一个人与野生动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态文明环境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