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哈尔滨市松北区某游乐园里,雪后一片静谧。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燕
不少小伙伴的“双11”快递还没到货,一股“全能型”冷空气已登场,为我省大部地区带来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9日清晨,“最冷小镇”大兴安岭呼中区白山景区自动站测得最低气温跌至-24.8℃,整个黑龙江随之仿佛“一夜入冬”。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目前,美国国家气象局下属气候预报中心数据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已经形成拉尼娜现象。根据气候统计,通常出现拉尼娜事件时,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较大。
拉尼娜现象会对我省气候带来哪些影响?这个冬天,我省会再次遭遇冷冬吗?冷冬、暖冬的标准如何界定?11月8日,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永生对此进行了专业解读。
拉尼娜影响冬季偏冷概率大
“事实上,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与冷冬并不能划等号。拉尼娜现象对今冬我省气温的影响,目前还不能确定。”李永生告诉记者,一段时间气候变化,是大气、海洋、陆面、冰雪等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冬季气候的因子比较复杂,除了要考虑热带海温的因素,还要看北极海冰的变化、欧亚大陆积雪的多少等因素。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成秋季拉尼娜事件8次,其中我省有6次冬季气温是偏低的,有2次偏高(出现在1995年和2007年)。进入21世纪后(2000年至2020年)发展成秋季拉尼娜事件6次,其中我省有5次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在2000年、2010年、2011年、2017年和2020年),1次偏高(出现在2007年)。
李永生进一步解释道,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拉尼娜现象出现后,只是意味着冬季偏冷的概率比较大。即使是气温偏低的年份,平均温度低1℃左右,并不是百姓想象中那样波动大。
判断冷冬、暖冬有专业标准
李永生表示,判断一个地方的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要在过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即通过对12月至次年2月的气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那么依照什么来判断,这一年的冬天是冷还是暖呢?李永生介绍,气候部门以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是高于或者低于常年值0.5℃来判断,高于常年值0.5℃就是暖冬,低于常年值0.5℃就是冷冬。
“常年”即“过去的30年”,常年值也就是近30年的平均值。今年按照规定,起用1991年至202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此前沿用的是1981至2010年的气候平均值。
李永生提到,冷冬还是暖冬说的是冬季平均气温,是整个冬季气温的主基调,公众不能凭眼前的冷暖来对整个冬天下冷冬或暖冬的论断。冷冬出现小阳春天气也是正常的。
全球变暖 冬季更需关注极端天气
李永生介绍,统计数据显示:1991至2020年这30年,我省冬季平均温度为-17.4℃,降水量平均值为17.7㎜。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我省气候变暖、降水量趋向于偏多。其中,1991年至2020年30年降水量比上一个30年平均值多出1.2㎜。
省气象局2020年春播期新闻发布会上,气象专家曾表示,据分析,1961年~2019年,我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4℃。同时,气温有周期性波动。
李永生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我省最近十年以来,冬季极端天气增多,以暴雪和强降温为主。
“全球变暖,冬季更需要关注极端天气。”他提出,应该全社会携手,通过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预计今冬我省气温偏低
强降温频次多 发生局地雪灾可能性大
记者从省气候中心获悉,预计我省今年冬季(12月至2022年2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东部地区偏多2~5成,其他地区偏多0~2成。今年冬季我省气温总体较常年偏低,季节内冷暖波动大,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事件的可能性大。其中,主要气象灾害或为局地雪灾和强降温。
省气候中心建议,预计今年冬季降水偏多,会对交通运输、电力等带来不利影响,请相关部门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预计今年冬季冷空气活动将较为频繁,气温波动大,可能给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李永生特别提醒公众,气候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我省冬季气候因子比较复杂,下一步省气候中心将继续跟踪分析相关因子,及时向社会公布最新预报结果。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公众在使用气象信息指导生产生活时,要选择来自气象部门和主流媒体的信息,并做到不信谣、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