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运输厅2021年一号民生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实践活动覆盖全省12个地市、63个(市)县

黑龙江国省干线公路 质量提升 路畅民悦

施工作业。

质量提升后的公路宽敞顺畅。。

压路机反复压实路面。

质量提升后,出行更便捷。

压路机作业。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狄婕

在齐齐哈尔市,作为连接主城区和富拉尔基区的重要通道,升级改造后的齐富公路平坦顺畅,为群众医疗、教育、购物等出行需求提供便利;

在哈尔滨宾西开发区,今麦郎面品哈尔滨有限公司的货车沿着改造后的省道S209能快速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拉运成本比以前节约5%;

在牡丹江环城公路,车辆穿梭不断,人们感受着公路质量提升后的舒适驾驶体验......

作为省委省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要内容,省交通运输厅2021年一号民生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今年已完工1811.6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16%,公路质量提升工程实现了路畅民悦。

聚力 规模之大受益人口之众前所未有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多年来,由于公路破损严重,社会反响较大。对此,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交通运输厅凝心聚力、创新模式,扎实开展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利用三年时间,集中解决公路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维修路段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以满足群众安全畅通出行为出发点,以重点整治次差路、突出省际出口和城市出口为原则,对公路的路基路面、平面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进行维修改造。该项目的完成,有效恢复了公路使用功能,强化了安全保障,提升了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项目总里程3133.2公里,涉及国道15条2195.5公里,省道28条937.7公里。其中,次差路1699公里,中等路903.5公里,工程预算59.5亿元。项目覆盖全省12个地市、63个(市)县,维修规模之大、受益人口之众前所未有。

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0%以上。截至目前,已完工1811.6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16%,年内完成投资41.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办实事 为百姓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同哈公路宾西段记者看到,升级完成后,路段周道如砥,曾经的破损不再。从事运输工作的滕腾说,宾西开发区车流量大,以前公路经过大车碾压,雨天积水严重,坑坑包包影响驾驶,升级后,道路平整,降低了运输成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质量提升工程完工后,公路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恢复,沿线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我省启动质量提升工程的初衷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本次公路质量的提升,带动我省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提升,也促进了公路行业建设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提升。为民办实事是质量提升工程的初衷,各参建单位在优质高速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各参建单位主动担当作为,聚焦当地政府及百姓关注热点,利用工程建设期间的人员、设备等有力条件,充分倾听各方诉求,积极办实事、办细事,服务改善民生。

为确保第四届旅发大会如期召开,农垦东部项目公司开展七七会战,提前完成了鹤大公路、绥满公路等路段87公里,保障了道路顺利通车;龙建西部项目公司启动“四保一创”百日会战活动,黑大公路黑河段克服疫情与汛情的不利影响,抢抓黄金施工期,提前15天让沿线群众走上了安全、顺畅的提升之路;东部项目公司开展了老党员慰问活动,积极服务基层建设;A4标段为富锦市上街基派出所全面修整了院内场地,改善了办公环境;西部地区A5标段为农民开辟了“秋收之路”,并不计时间与成本清理农用车辆泥土;A1标段在修路过程中,帮助沿线村民修葺耕田道路,为周围居民出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哈同公路A1标段修筑进村便道;绥化至沈阳公路A6标段租用中巴接送村民出行;三莫公路A1标段为当地百姓修筑道路护坡;哈同公路A1标段慰问当地贫困户及敬老院;伊牡公路A1标段为当地民房安置防晒网……

“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展现交通形象,赢得当地相关单位及百姓的一致好评,让百姓充分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初心和决心,感受公路质量提升后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 实现黑龙江公路建设新突破    

公路质量提升项目,是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学党史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全体建设者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高效推进,昼夜奋战,以超常的速度和良好的质量完成了今年年度建设任务。在提升路况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为民办实事的担当意识,提升了管理手段,提升了科技创新推广应用能力,实现了公路建设的新突破。

——创新采取PPP建设模式,实现体制机制新突破。

本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工程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新模式,引入社会投资人,成立项目公司,实行政企合作、和谐共建,由社会资本提供投融资服务,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同时有效缓解政府财政负担,在我省乃至国内均属比较新的成功尝试和探索。在PPP新模式中,项目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管理理念和专业运营团队,推动了在项目施工、运营、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了办事效率,并以较低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高度重视、整合力量、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成立了以厅长孙宇为组长的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以副厅长田林为主任的工作专班,相关处室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在工程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上双管齐下,一手抓好工程进度,一手抓好质量安全。组织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市、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成立多个专项推进组,帮助项目公司合力攻坚、高效推进。组织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各地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采用“市级监督、省级监管”的模式,靠前监督、靠前服务,为质量提升工程的建设品质保驾护航。

——积极引进推广“四新”技术、开展动态设计,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

质量提升工程启动之初,省交通运输厅就把项目定位于打造全省“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单位会同设计部门与省内权威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建立“四新超市”,汇集了多项路面维修新技术。

一是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白改黑”反射裂缝的产生,同时具有施工便捷、效率高、节约投资、节省资源、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对大规模改造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沥青路面泡沫冷再生技术。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可以循环利用旧有沥青面层混合料,有效消除反射裂缝,施工期短,与传统铣刨罩面维修方法相比,可节约25%左右的成本,节省加热能源60%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以上;

三是应用RAP料用于CTB基层再生技术。将旧路刨除沥青混凝土充分用于路面基层,有效实现了废旧材料循环利用,落实了我国绿色环保发展理念;

四是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能够保证公路结构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既便于施工期保通,又节能环保有效降低成本。引进先进的养护技术,为我省今后组织实施公路养护工程提供了技术经验和数据支撑。

——高效协调联动,实现建设速度新突破。

2020年12月22日,国省道质量提升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在时间紧、任务重、地域广、路段多、管控难、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坚持起步既是冲刺,举全系统之力,压茬推进项目审批。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积极协调,取得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仅用时140天即完成了可研报告、“两评一案”等前期要件的审批,完成了项目可研、施工图设计、设计咨询、工程监理、技术服务和项目招商等招投标工作,制定了项目监管办法等多项制度规定,为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7月1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及时与项目公司对接。通过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完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立体化施工、平行化作业,有效克服了石料、沥青、柴油供应紧张、施工环境干扰大等不利因素,工程进展迅速有力,创造了我省公路大修建设速度的新纪录。

——持续推进质量监督,实现工程建设质量新突破。

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相关单位以“全过程、无缝隙、零容忍”的工作态度,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全面统筹摆布,形成“市级监督、省级监管”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格局。各级质量监督机构成立了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和监管专班,强化质量监督工作,确保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质量提升工程监督覆盖面达100%。在落实分片监管、常态巡查等制度同时,创新性的建立片区互检制,省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局质量监督机构适时开展各片区之间的交叉互检,强化了质量监督工作效果,提升了市级质监机构的质量监督水平。对于监督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增加巡查互检的频率和力度。引入第三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抽查及交工检测,打造了质量提升工程质监工作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管体系。开工以来累计抽检超过30万点,各标段交工验收质量检测结果均达到部颁标准,为人民群众打造出高质量的幸福路。

——积极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监测新突破。

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创新驱动、科技保障,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和信息化手段,打造开发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整合现有的相关数据,依托本次质量提升项目打造基于GIS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公路建设、养护全领域。实现建设期科技监管、运营期有效查询的功能。各项目公司围绕项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了项目建设监管云平台。通过施工现场“空地一体化”全面感知体系,将先进的理念、信息技术、标准化生产与工程建设管理实际相结合,以主流云计算和3S技术为依托,构建项目智慧工地一张图平台,通过智慧监测、智慧管理的场景构造,实现对整个项目建设管理的可视、可测、可控。整合汇聚现场多源异构数据,包括试验室、拌合站、摊铺和压实监测等设备,为监测、监控、预警、分析提供技术手段,实现了现场管理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图片均由省交通运输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