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教,即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西藏地区形成体系后,将发展成熟的佛教文化传播到蒙古族文化系统中,经历了对蒙古族政治的依附与蒙古萨满教文化的冲突,最终与蒙古传统文化相融合。蒙古族生活的区域则成为藏传佛教主要中心区与信仰地,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形成民族化地域特征的主要区域。
蒙古人对于藏传佛教从接收到消化,并使其成为自身文化中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藏传佛教仪式音乐作为宗教文化范围内较为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蒙古地区较大型藏传佛教寺庙佛事活动中重要的仪式内容。其仪式所用器物即为法器,藏传佛教法器种类繁多,喇嘛铜号是其中一种。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有一件清末时期的蒙古族喇嘛铜号,是蒙古族喇嘛作法时,使用的一种吹奏类法器。它全长336厘米,共分三节。铜号周身共有三道隆起的箍,每道箍前都有一圈彩色景泰蓝花饰,有荷花、如意、鱼、海螺等。
第一节为红铜制造,长130.5厘米,喇叭口径36厘米,边缘布满云雷纹彩色图案,喇叭口外壁有一兽头口衔直径为7.5厘米的铜环。第二节为黄铜制造,套在第一节内,长80厘米,后端有一道景泰蓝质地的花箍。第三节亦为黄铜制造,套在第二节内,长125.5厘米,末端最细处直径1.5厘米,嘴沿直径5.5厘米。
在喇嘛作法时,喇嘛将铜号上的铜环吊在架上,抽出第二节和第三节进行吹奏,其音色深沉、厚重,四五里之外可闻其声。此铜号也是反映蒙古族宗教信仰的一件珍贵文物。
(黑龙江省博物馆 唐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