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诺《盐泽》系列摄影作品(局部)
孙诺《盐泽》系列摄影作品(局部)
孙诺《盐泽》系列摄影作品
□杨勇
《盐泽》是一份人文纪实影像,古老的行业,古老的劳动,煮海为盐。大广角镜头营造下的《盐泽》开阔,神秘,却又隐藏着一份寂寥和落寞。
影像的品格,固然取决于风物,但它的敞开,向天地人的敞开,是摄影师的眼力和情怀。作为大海边的子民,渔业和盐业的子民,《盐泽》的影像,与其说缘于现实,不如说来自童年和乡愁,来自印象与记忆,来自惆怅和失落。因与摄影师密切相伴这种内发性,从肉身和灵魂里涌动而来,影像传递的力量也就格外充沛,就像海浪向沙滩上汹涌,这是一种因时间和空间的流转会不由自主地激荡。
《盐泽》是一份人文纪实影像,古老的行业,古老的劳动,煮海为盐。大广角镜头营造下的《盐泽》开阔,神秘,却又隐藏着一份寂寥和落寞。影像从盐池全景,晒盐、制盐、运盐等场景皆有展示,交待得很清楚。盐泽里,劳动者在天光水影间有着雕塑一样的造型,这是一种坚韧力量的图景,很有萨尔加多的风范。整组影像叙述中充满了诗意的氛围,或许还有些浪漫,但静心细品后,一种失落的情愫亦在其中氤氲开来。生存的图景也是文化的图景,因现代化、城市化、企业制度转型等,这一切图景在渐行渐远。海水蒸发的阵痛,是凝结的盐粒,也隐喻这方地域的品格。孙诺镜头下的《盐泽》图像是咸的,可谓挽歌式的抒情诗。
大广角镜头的拍摄似乎与海与岸的开阔性互为印证,而劳动者的艰辛在自然宏阔前显得微小,与拍摄者的心像可能互为印证,那是一份诗意的远方或者辽阔的惆怅。镜头也是修辞和语言。换一种思路,如果摄影师不用畸变过大的镜头来拍摄盐池现场和劳动者,可能会更拉近和观看者的亲近距离。比如,那些劳动者的精神面貌,会因平实的特写镜头而洋溢出来。或许,这样表达的形式会又是另一沉重的主题,与探究这个银白世界盛极一时后的衰落有紧密关联,虽然,《盐泽》的主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以为,影像就是文字,因人的选用和组合,因修辞的运用,而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能指所指上会有无限衍化。我目前看到的片子,只是摄影师整理完成的一部分,而孙诺更多的关于莺歌海的片子,肯定会因时间或者随时间而来的智慧和灵感,有更多的阐释空间。
无论如何,这份来自肉身和灵魂有关于莺歌海的影像,作为人类社会景观,在现代文明乱花迷眼的流变中,肯定会转变为一方可视的社会生活史和愈来愈清晰的海岸生息文化史,因为,摄影师为它们疼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