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运粮河

如今的运粮河。

金兀术运粮河。

□金恒宝

起初,运粮河两岸和周围的百姓,把运粮河称为“金兀术运粮河”,时间一长,为了叫着方便,一说运粮河,人人皆知是“金兀术运粮河”。早在八百多年前,有一条上接松花江,下通阿什河的半天然半人工大河,这条河就是金兀术开出的运粮河。运粮河的源头,在当下的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畔的舍利屯。据专家考证,舍利屯旁确确实实存在一条80多公里长的天然河道,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了人工开凿,就成了名声在外的运粮河。

运粮河途经阿城区的民主、兴隆店、杨林、金家等村屯,而后又从双城区的文家窝棚、蒋大桥、暖泉等村屯旁流过。我从小在双城区的蒋大桥奶奶家和相距不远的八家子姥姥家,在这两个屯子度过疯跑野颠的童年时光。蒋大桥村的东头,就是运粮河。一到盛夏,我们一群小伙伴就到河里洗澡,有的家长就编造一些恐怖的淹死鬼的故事吓唬我们。有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聚集在小虎子家,虎子的妈妈一边纳鞋底,一边讲水鬼的事儿,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正没招儿的时候,大柱子来了,他朝我们挤挤眼儿,对虎子妈说:“我说嫂子,你的瞎话编排的挺匀乎呀,我六七岁就搁河里洗澡,咋没看见淹死鬼啥样呢?我不是还活着吗?运粮河哪疙瘩深,哪疙瘩浅,我能没个谱吗?”他卷了一支烟抽了一口又说:“这大三伏天的,你看给这些孩子热的钻头不顾腚的,你这当妈的也能看下去眼儿?这些孩子谁要是有个闪失,我全兜着。”虎子妈斜楞大柱子一眼,打个圆场说:“你这缺德玩意,都是小老爷们了,还成天和小孩子打连连,一辈子看不着后脑勺。”大柱子向孩子们一挥手:“走,洗澡去!”孩子们连蹦带跳跟着大柱子去了运粮河,在水里玩个痛快。

村里一位老人讲,金兀术有一天接到完颜阿骨打的命令,让他火速去停泊粮船的松花江边,将50船粮食运到阿什河前线,准备攻打大辽重镇黄龙府。金兀术带上人马来到松花江边,返回时要逆水而上,装满粮食的大船移动起来很艰难,金兀术带头脱光了膀子背纤拉船,士兵们也个个用力。人心齐泰山移,天亮之后,风向变了,五十艘运粮船走向正轨,顺风而行,按时将五十船粮食运到了目的地。阿骨打的大批将士吃饱了饭,一鼓作气打下了黄龙府。大辽从此一败涂地,很快就灭亡了。阿骨打念金兀术运粮有功,就把黄龙府封给了他。

史书上对金兀术运粮河记载不多,越是这样,越是给运粮河披上一层神秘色彩。我从小是在运粮河畔长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喝运粮河水长大的。50年前,我们这些孩童对运粮河就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有一次几个孩童私下商量好,背着大人早早起来,沿着运粮河的岸边连走带跑,看运粮河到底有多长。快到中午饥饿难耐,在河边寻找鸭蛋,捡些干树枝点燃烤鸭蛋吃,渴了就掬几口河水,一小天我们也没跑到运粮河尽头,对运粮河的尽头在哪里,我们不抱有奢望了。大人说你们这些虎孩子虎的不轻,就是跑一年都跑不到头。

我长大后,对运粮河干涸的河床还是好奇,对留下痕迹的河道总想探个究竟。不知有多少次,我独自一人沿着运粮河的河道踽踽独行,漫步思考,也走访过一些生活在运粮河畔的老人,他们讲起运粮河的故事神采飞扬,有来道趣。

2006年6月,有专家到双城区周家镇文家村考察,村民85岁的赵宝玉说,东山头上的房身地,过去到处是砖头瓦块,大雨过后,经常会在地里捡到铜钱,他说房身地下面的东甸子,是金兀术泊船的河湾,是船站。在屯子西头运粮河里,有人捡过船的桅杆尖。付广君在五家镇唐家屯打井时,在20多米深处打出木头,在另一口井20多米深处,打出了人骨头。

双城区周家镇海旺屯有位叫韩少学的老人,十几年前就80多岁了,他说自己亲眼看见屯子西头有口石头棺材,所以大伙都管那块茔地叫石头茔。石头棺材很大,棺盖也是一块大整石条,上面还刻着文字。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和双城区新兴镇的交界处,有一个水库,大伙都称为“南湖”。这个水库是上世纪的1958年,哈尔滨和双城联手修建的,命名为“友谊”水库,它是把运粮河水扩大了修建的,也可以说是建立在运粮河之上的水库。“友谊”水库在双城之北,哈尔滨之南,北边的游人去的多,因此叫“南湖”。住在水库边的86岁老人王立方说:“那些年,这湖的边上有一个挺大的碾子,碾盘都发绿了。搁这湖当间,还有一个挺大的破船,影影绰绰还能看着,现在不知道都整哪儿去了。运粮河里还有不少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