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三孩“小”群体背后是大民生!增加公办园数量、加大专才培养、看护教育相融合、发展智慧托育新业态——

四管齐下或可破冰婴幼儿托育

托班孩子在做亲子活动。

“入园盒子”智慧平台系统后台监测内容。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丽萍

“政策春风吹来,坐等开花结果!”已怀胎6个月的冰城宝妈郑宇熙,盼望着二胎出生后能赶上托育机构发展的浪潮,让二宝“有地儿托、放心托、托得起”。

今年6月份公布的《哈尔滨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让宝妈宝爸们满怀期待。郑宇熙说政策中有一句话她最喜欢:“根据婴幼儿家庭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月龄,提供差异化的照护服务,向婴幼儿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她说,如果能实现,她就不必当全职妈妈了,请保姆钱也能省一大笔……

3岁以下婴幼儿这一“小”群体,能否“幼有所托、幼有所育”,实则是牵动无数家庭的大民生。记者调查中,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发声,为冰城托幼机构尽快破冰,建言献策。

破冰第一招:

增加公办园数量 加大办学规模

我省今年10月推出的《黑龙江省“十四五”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市民阎松表示,从目标到任务、从供给体系到监管体系,该方案都有明确要求,尤其针对“Z世代”聚集行业的集体焦虑,希望企事业单位能为职工解决好后顾之忧。

省妇联二级巡视员洪菱认为,一方面应扩大现有托幼园所规模,加大硬件投入,增加婴幼儿容纳量;另一方面继续增加公办托幼园所数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托幼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

针对个别虐童事件,洪菱表示,应严格托育机构准入机制,构建科学的托育机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托育机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破冰第二招:

加大培养婴幼儿照护专才

针对采访中部分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管理者表示缺乏照护人才与照护经验的问题,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前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门雅丽表示,在我省调研的1170所幼儿园中,有990所(近85%)幼儿园亟需专业引领和专家指导,多数教师都是将3~6岁幼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到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工作中。

对此,我省大中专院校的幼教培养情况如何呢?据统计,目前我省开展0~3岁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共有18所,其中10所中专职业技术学校、6所专科职业技术学院、2所专科学校。这些院校开展的课程内容主要针对3岁以上的幼儿。截至目前,我省早期教育、幼儿保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已培养学生2308人。但2020年毕业的282人中,留在省内的只有87人。

对此,门雅丽深感忧虑:“我省托育师资力量薄弱,托育服务人才紧缺,应有计划地纳入培养培训规划。”据悉,哈尔滨市卫健委今年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700余名区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托育管理人员和托幼机构保健人员进行培训。

破冰第三招:

看护教育相融合 实现0至6岁 一体化学前教育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托幼机构主要针对婴幼儿进行日常生活照护,或通过简单的游戏、玩具进行智力开发,保育占主导,教育较薄弱。

哈市南岗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任隋贯红建议,婴幼儿早期教育应以社区为依托,免费对家长开展科学育婴的定期培训;针对民办早教机构,应严格实行0~3岁教育人员准入制度;婴幼儿教育机构应配备具有幼教从业资格的优秀教师上岗,并将婴幼教老师纳入教师职称体系。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妇科一病房主任丛慧芳则表示:“应完善0~3岁教育体系,补充早期教育的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大纲、课程设置,使看护与教育融合,实现0至6岁一体化学前教育。”

记者调查发现,托育机构在婴幼儿膳食营养和疾病防控方面也较为薄弱。门雅丽认为,按照《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要求,对0~3岁婴幼儿的教养方式应建立医、养、保、教相融合的科学育儿指导机制。

破冰第四招:

发展智慧托育新业态

7月2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智慧托育等新业态,满足家长高质量、专业化、科学化的托育服务需要。

在哈尔滨,记者看到一些托育机构正在使用自主研发的“入园盒子”智慧托育生态系统平台。其从托育的实际运营场景出发,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及科学算法,精准识别和监测老师与宝宝的动态,实现智能化监控。据平台创始人、北京悦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文燕介绍,其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进行家长、宝宝人脸识别和体温测量,以完成签到;对宝宝体温、运动、睡眠、计步、饮食等进行统计分析,实时做出健康提醒;24小时对园区内温度、湿度、PM2.5、甲醛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此外,还通过指导家长或教师进行亲子游戏互动,让宝宝实现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能力的提升,让家园共育更加方便、科学。

“在我省,智慧托育刚刚起步,还需要从宏观布局。”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幸福认为,应加强政策引领,制定标准规范,建立覆盖每个社区城市智慧托育服务网点,发挥优秀托育服务机构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形成智慧托育的产业生态,为提高托育服务质量、解决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