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汉代五铢钱

五铢钱,因钱上有小篆“五铢”二字,故名,是汉代发行的一种货币。汉武帝继位后,推行大一统政策,“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开支巨大使财政困乏,因此实行了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五铢钱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面文“五铢”,重如其文。它的诞生,开创了一个长达七百三十余年的五铢钱的流通时期,并成为此后圆钱的楷模。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这枚五铢钱,出土于1977年发掘的黑龙江省东宁团结遗址。铜质,直径2.6厘米。钱文清晰规整,内外郭峻挺光洁。“五铢”二字修长秀丽,“五”字交股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向内收,上横处突出一角。“铢”字之“金”头为三角形,四点各呈方形略长。“朱”字头方折,下垂笔略圆折,头略高于“金”字,尾与之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以东宁团结遗址命名的团结文化,年代大致为春秋战国之交至东汉时期。这类文化遗存在吉林和朝鲜的图们江流域和俄罗斯的滨海地区也有分布。其生产工具仍以磨制石器为主,计有斧、锛、刀、镰、镞、矛、磨盘、磨棒等,铁制工具已经出现,计有斧、镰、锥等,表明该文化仍以农业生产为主。房址均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分布较密且排列有序。有的房址内已有曲尺形烟道(火炕的前身)等取暖设施。团结文化被视为全体沃沮人的文化。据《三国志·东夷传》“东沃沮”条记载可知,沃沮曾属卫氏朝鲜,卫氏朝鲜亡后属西汉,先为玄菟郡,后降为县,东汉则为侯国,后又臣属高句丽。其最高行政长官在西汉曾被称为“沃沮长”,东汉则应为“沃沮侯”。

(黑龙江省博物馆 勾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