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涵洞戴“口罩” 养护道岔凌晨上线 寒风中检查冻害……

最北铁路人这样守护冬季运输安全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狄婕

12月的龙江冰天雪地,进入到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作为我国最北铁路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们,依然坚守在寒冷的户外,及时消除可能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为人们出行、货物运输做足保障。

给涵洞戴“口罩”

10日9时30分,加格达奇工务段塔河路桥车间塔河桥隧养修工区工长李福宽带领5名职工,乘坐汽车抵达距工区72公里的嫩林线517公里017米作业地点,准备为这处涵洞戴上“口罩”。

前段时间,大兴安岭地区出现“春融”现象。铁路两旁山谷里的山泉水,顺着河道汇聚到涵洞内慢慢冻结,给线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了保证设备顺利过冬,工务部门利用草袋子、彩条布等材料将洞口堵得严严实实,防止“季节病”发生。

“抓紧时间,刘中华带人开槽分水,我来切割冰块。”李福宽一边安排,一边操作起油锯。冰屑和冰水在锯链的高速旋转下飞溅而出,打到李福宽身上,瞬间被体温融化,渗进棉袄。切割过程中,李福宽要适当调整身体角度,让油锯深入冰块。每当他变换脚步时,就会听到“撕拉”一声,他的鞋子“粘”在了冰面上。可他全然不顾,争分夺秒地分块切割,与时间赛跑。

班长刘中华带领余下4名职工,将李福宽分割的冰块用镐刨开,再用铁锹清理出分水槽,让涵洞里囤积的冰水向下游流出。

一个半小时后,积冰被清理干净,他们将带来的草袋子码在涵洞口。随后,按照涵洞口两侧翼墙的宽度和高度,将彩条布裁剪至合适大小,用木杆做支架,铁线捆绑包边,制成简易挡水墙,将其覆盖在涵洞口,压好边角,不一会儿,挡水墙就牢牢“粘”在洞口,好像给涵洞戴了个巨大的“口罩”。“都得塞严实了,天冷就会冻得结实。”李福宽对工友说。

道岔“养护师”凌晨上线

13日0时50分,满载煤炭的列车驶过齐齐哈尔站南编组场,在编组场西侧,几处微弱的光不时闪动。

“岔一工队,天窗开始,命令号3060……”1时,随着行车调度员下达施工调度命令,齐齐哈尔工务段齐齐哈尔线路车间道岔一工队12名职工迅速冲上线路,齐南场道岔综合整治施工在机具的轰鸣声中有序展开。

道岔一工队担负齐南场13道编组线和2条正线、7条到发线的养护维修工作,冬季供暖煤炭大多从这里编组通过。养护线路,保障“煤龙”安全平稳运行是他们冬运期间的首要任务之一。

当天,他们要在一个半小时的天窗内完成3组道岔的整治施工。道岔就像火车的“方向盘”,现在运煤的重载列车多,气温骤降,道岔几何尺寸容易变化,工电结合部容易出现病害,需要勤养护才能保证煤炭列车安全通过。

“吴迪,起道机再加点劲儿,赵宇博、王华南准备好捣固机,高度够了马上捣固。”工队班长李鹏趴在钢轨上指挥。1时05分,威客捣固机的轰鸣声骤然响起,赵宇博和王华南两人相对站立,熟练操作着捣固机。近50斤重的捣固机,在两人手中流畅运转,捣固机震动棒附近的砟石不断下沉,道岔基础被夯实。

寒风中检查铁轨冻害

“5号铁弹条不正,轨距+6……”13日,哈尔滨工务段阿城线路车间检查验收组工长石清林仔细检查着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专用线的线路设备。

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主营阿城区发电、供热业务,随着近期气温骤降,每天装有煤炭的列车源源不断驶入专用线。石清林他们负责专用线2条线路、2组道岔的设备检查。

石清林所在的工区负责126公里正线、17公里站专线设备的检查测量工作。每到冬季和春融时期,线路几何尺寸变化快,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危及行车安全。石清林和车间技术员沟通调整时间空间覆盖图,缩短线路检查周期,按照轻重缓急优先安排、重点检查,分析原因,制定方案。“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临时任务,都要用责任和汗水守护着千里铁道线的安全和畅通。”石清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