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

扫描二维码上“龙头新闻”听“龙江讲述”

徐 旭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得到的宝贵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

其中,坚持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

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历史上的发展和辉煌,同当时我国科技发明和创新密切相关。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实践中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但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新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创新是由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的一个系统工程,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发挥作用的“双轮驱动”,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着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经验在于,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就抓住了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就抓住了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持之以恒加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更要加强对现有技术的综合集成,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要把创新成果运用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规模企业的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占领结构调整的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我们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点、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决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