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的浪潮,正用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为我省打造一片数字产业“新蓝海”。时下,被称为“北方智谷”的哈尔滨新区围绕安天科技、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航天恒星、凯纳科技、惠达科技、中国电科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龙江长城等重点项目逐浪“新蓝海”,已初步形成了有新区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链。
“目前龙江大力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安天愿充分发挥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先发创新优势和牵引作用,与我省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与数字化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以‘赛博超脑’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支撑,以安全引擎链接供应链生态,助力龙江数字经济上下游全面发展。”安天创始人、董事长肖新光说,面对数字化转型保障责任,安天提出了“超越产品赛道,将依托威胁分析基础能力支撑客户安全运营,为全省社会治理和政企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保障。”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婧 李爱民
关键词 生物经济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迎来‘窗口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找准赛道、做大做优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建东说,今后园区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构建哈尔滨新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发展以生物医药为主导,构建产业联动、链条紧密、协作共生、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婧 李爱民
关键词 工业振兴
全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底蕴。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说:“中国一重紧盯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坚决有力保障国家重大项目、有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能力建设。瞄准国家重点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国产化的瓶颈,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米迎新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平
关键词 绿色低碳
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我省作为生态大省,肩负着当好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强化政治责任、组织领导、考核督察,构建上下联动、协同发力、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坚决守护好龙江的宝贵生态资源。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玉玺
关键词 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乡村振兴。
研发科技农业
“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上也是一样。”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任李晓辉说,近两年围绕人才、设备、园区三大项内容,园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队伍扩大了,实验器材更新换代,园区基础设施也提档升级。
近两年园区综合投资800余万元,购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微波消解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同时在机车无人驾驶,智能叶龄诊断,系统建设上继续发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标准化管理。
赋能绿色农业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用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黑土耕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点在优化施肥、精准施药、旱平免搅浆、钾肥减量等方面开展良田配套技术研究,建立健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机制,保护黑土地的耕地质量。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每年可减少肥料投入超过2000吨,节约成本500多万元。
建设质量农业
“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儿,种地我们是专业的。”据北大荒农业服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大荒农服集团成立就是为了围绕农业供应链金融、生产标准化供给、农机融资租赁、耕地全程托管、农机共享服务等环节,提供农业生产“供、种、管、收、储、运、加、销”全产业链服务,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
2021年,通过土地托管、跨区作业、技术服务,北大荒农服集团实现农地运营面积1080万亩,带动农民12万户,深入周边乡镇技术指导超过92万亩,有效助力地方农业发展,为农民节本增收6.4亿元,共服务营销种子2.3万吨、化肥45万吨、省外订单收购粮食5000吨。
叫响品牌农业
据北大荒薯业集团副总经理李明安介绍,在稳定垦区内部的120万亩核心马铃薯原料基地的同时,着眼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别在陕西榆林、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理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建立垦外马铃薯种植基地,通过春播、夏管、秋收,改变了当地加工用薯淀粉含量低、淀粉品质不稳定、马铃薯收获成本高等问题,“北薯1号”、“北薯2号”等马铃薯高淀粉品种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为稳步打造薯业集团全产业链串珠成线、连块成片、集群成链的纵横一体化产业模式和为叫响“北大荒”品牌农业夯实基础。
赵越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