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七台河短道“冠军塔”

孟庆余工作场景(复原)。

杨扬世界大赛奖牌展。

王濛、孙琳琳等签名的运动服。

远眺冠军塔。由七台河市体育局提供

张杰获得的世界级金牌。

2008年1月,在齐齐哈尔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上王濛为范可新签名的服装。

□文/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毕诗春 摄/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荆天旭

七台河市被誉为“冬奥冠军之城”,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煤城,一直到2013年才拥有大型室内冰场。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先后培养和输送了杨扬、王濛、范可新等10位冬奥和世界冠军,累计向省和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326人次,获冬奥会金牌6枚、世界级金牌176枚、国家级金牌535枚,打破世界纪录16次。

这座小城如今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市体育训练基地”,今年还被人社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被省总工会授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为国家和省的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位于七台河市山湖路的一栋特殊的塔式建筑,远看像一把利剑直插云天,这里原本是一栋8层的观光塔,如今是短道速滑冠军馆。该馆也是2021年12月20日刚刚启幕的黑龙江省第六届“全民冰雪活动日”展示内容的一部分。中国奥运历史上获得的13枚冬奥金牌中,从这里走出的运动员们拿下了其中6枚。是什么让七台河这张短道速滑名片越来越耀眼?近日,记者带您走进这家短道速滑冠军馆一探究竟。

这座展馆是一座塔式建筑,共83米高,推开展馆一楼的大门,左手直接扑入眼帘的是数百双冰刀鞋组成的冰鞋墙,这面墙叫“冠军路”。据馆长任凤丽介绍,这象征着一步步登上世界短道速滑最高领奖台的冠军之路。

设计者精心地在楼道内设计了曲折的步行楼梯,游客步行上楼在登楼过程中也能体会到登上冠军巅峰的不易。

二层是冠军城市的奠基人——孟庆余和历代教练。主要展示了孟庆余——“冬奧冠军之父”的传奇一生。上世纪70年代,孟庆余白手起家。队员宿舍十分简陋,他就自己搭炉子、盘火炕、砌锅灶,保障运动员的基本生活;没有室内冰场,他凌晨3点就拖着1吨多重的自制浇冰车在操场上一圈圈浇冰,低温常常把软绵绵的大衣都冻得硬邦邦;他还在实践中创新训练方法,培养出一个个好苗子……

三层是“中国冬奥冠军第一人——杨扬”。展示了杨扬从一个普通矿工后代成长为世界冠军的精彩人生。一篇杨扬小时候的作文《怎样对待苦与累》,诠释了她的远大梦想。她写道:“将来,我也要站在领奖台上,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金牌,别人也会用羡慕的眼光来看着我。那时我就会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四层是短道速滑”濛时代”开创者——王濛。全面展示了王濛在各级世界大赛中的骄人成绩。这一层,我们看到了一排排王濛的奖牌,以及她使用过的冰刀、钉子鞋、头盔以及运动服等用品。似乎看到了赛场上那位勇敢打拼的东北姑娘倔强的身影。

五层是“折翼天使的翅膀——张杰”。主要介绍了七台河市第一个全国冠军、第一个世界冠军、七台河市特奥短道速滑队教练张杰的感人经历。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教练妈妈”。

六层是“冠军辈出的城市基因”。重点展示七台河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短道速滑事业发展的资料。

七层以宣传片《冠军城市的基因密码》的形式解析了七台河成为冠军城市的原因。

为助力北京冬奥会,更好发挥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和训练基地的作用,七台河市除了打造短道速滑冠军馆之外,还推出了“双星闪耀”十项工程。通过加强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建设,让冰雪体育“硬”起来;同时进一步推进冰雪赛事、冰雪产业等项目建设,让冰雪体育“韧”起来。

第八层展厅为观光层。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远眺,近处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湖,湖面上还有一些人在飞快地滑冰。远处群山环绕,山上的雪笼罩在夕阳下,呈现出一片辉煌的盛景,安暖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