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清代抬枪

抬枪,是中国独有的武器,是一种重型鸟枪,早在鸦片战争时清军就已大量装备。其结构原理与同类的步枪、马枪相同,只是尺寸、重量、装药量、威力、后坐力等比步枪、马枪要大。发射时须两人操纵,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这种抬枪在清朝中后期十分盛行。

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这支抬枪,枪长2.13米,枪身上刻有“光绪二十二年金陵机器局造”字样。金陵机器局又称金陵制造局,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一座著名工厂。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所办,其前身为1863年的“苏州洋炮局”,1865年迁至南京雨花台,更名为“金陵制造局”,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有员工兵夫400余人,设有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木作,主要制造枪炮和子弹。后由两江总督管辖,其机器设备主要购自于英国、法国、瑞士等。金陵机器局成立初期仅能制造数种枪炮等军火,产量也较少。至1882年,该局加造水雷及马梯呢各枪弹、神机格林各炮弹等30多种产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金陵制造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

在《金陵机器局呈光绪二十二年制成军火清册》中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该局全年制造的火器及其数量是:熟铁后膛炮等各种炮62尊、六梭铜珠来福开花弹等各种炮弹3万余颗、洋式后膛抬枪140杆、各种子弹25万粒、炮车52辆及小水雷40个等28万余粒、炮车208辆等,省博物馆馆藏的这支抬枪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所造的其中一支。

(黑龙江省博物馆 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