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龙江短道速滑之刃

孟庆余(右)和队员们。图片由省体育局提供 张杰(右)指导队员们训练。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哲 杨镭

只要你赢,我就不算输——2月7日晚,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高速滑行中,武大靖用手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你先走,我殿后!”

就这样,任子威在武大靖、李文龙的护航下冲向终点……这是中国冬奥军团的骄傲,这是中国短道队的真情,这更是黑龙江短道之刃的荣耀。

武大靖来自佳木斯、任子威来自哈尔滨。截至2月9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中国队在全部比赛荣获的三枚金牌中,短道队独享两枚,而且夺金的5名队员,是清一色的黑龙江人,龙江短道的辉煌正在他们手中传承。

那些年凌晨的冰场

提起黑龙江短道速滑,就不得不提“冠军之乡”七台河。

如果没有短道速滑,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煤城,会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因为短道速滑,因为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号,这座城市焕发出别样生机。

提起七台河短道速滑,又不能不说孟庆余,是这位“七台河短道之父”,用尽了毕生的精力,支撑着每一个渴望成为冠军的孩子走向冰场。他先后为国家和黑龙江队输送、培养了近百名优秀短道速滑队员,累计获得金牌700余枚,其中杨扬在盐湖城实现了我国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王濛成为短道无敌女王,范可新成为新科冬奥会冠军……

当年,每个冬日的东北凌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孟庆余默不作声一推车一推车地浇冰,没有人知晓那冰面冷得有多彻骨,也没人知道这个人内心之火为何烧得如此炽热。

多年以后,孟庆余的弟子赵小兵接过了薪火,成为七台河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的教练。当年陪孟教练一起浇冰的那个十几岁女孩,现如今54岁了,她依旧坚守在冰场。遗憾的是,她再也听不到孟庆余在冰场上浑厚的声音了——孟教练于2006年8月不幸早逝,年仅55岁。

也许,令孟庆余欣慰的是,他的弟子董延海、张杰、赵小兵如今都在短道速滑基层一线,继承着他的遗志。

七哈齐牡佳全主力

如果把七台河短道速滑比作尖刀班的话,那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以及黑河等城市,则是当仁不让的侧翼主力部队。截至目前,在北京冬奥会上已夺得短道金牌的5名运动员,除七台河的范可新外,任子威、张雨婷来自哈尔滨,曲春雨来自黑河,武大靖现在是吉林队队员,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佳木斯人,并且滑冰生涯也是从黑龙江开始的。

在黑龙江,七台河短道速滑是一个典型,却绝非孤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等城市,就成立了短道速滑队,训练人数近百人。就是整个黑土地短道速滑的薪火相传,才让中国冬奥军团永远充满底气。

在这些黑龙江走出的冠军背后,是各地基层教练的辛勤工作。他们以毕生精力钻研短道速滑技术,在教练岗位上兢兢业业,将一位又一位优秀运动员输送到省队、国家队……尽管他们只能远远地为弟子们加油,鲜有机会走到舞台中央。

曲春雨在黑河市体校的教练贾俊深说,像他们这样的基层教练,要做的就是为队员们打好基础,再把他们输送到更高级别的队伍,看他们成长。如果走出去的孩子们遇到困难,只要他们需要,这些基层教练就会尽可能给予各种支持,不只是作为教练,而是更像家人。

一起“滑”向未来

王濛说:“请永远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这话没错,它来自于中国短道速滑队千万次的过弯训练,日复一日百公斤的深蹲苦练,这才能最大限度确保中国队在比赛中掌握主动。

和任子威、范可新并肩出战的黑龙江运动员、教练员涵盖了冬奥赛场7个大项14个分项,他们枕戈待旦迎接世界顶级大赛的洗礼;来自黑龙江的441位NTO(冬奥会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也在接受着奥林匹克的检阅……

不是主场,但是主力。

这句话贯穿着黑龙江整个七年的备战时光——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我省发挥冰雪体育大省资源优势,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服从国家大局,“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

北京申办冬奥会前,我省冬季项目开设4大项9分项63小项。北京成功申办冬奥后,按照国家总体布局要求,我省下大力度进一步调整布局,冬季项目新增3大项6分项46小项,共开展7大项15分项109小项,是全国开展项目、人数、地市最多的省份,实现了冬季项目全覆盖。

截至目前,在中国所获得的16枚冬奥会金牌中,有11枚是我省培养的运动员获得的,其中9枚来自中国短道速滑队。如果从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李琰短道速滑比赛中夺冠算起,中国短道、龙江短道,已有长达34年的辉煌历史。金牌闪耀背后,是数不清的龙江人在砥砺前行,无论站在冬奥会舞台中央的冠军、名帅,还是扎根基层默默无闻的基层教练,辉煌,属于他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