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

春秋晚期虎纹铜牌饰

虎纹铜牌饰,出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砖厂150号墓。墓主人是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头向西北,仰面向上,双手于身体两侧微曲,双腿平直。虎纹铜牌饰出土时位于墓主人颈下的胸部上,与铜管饰和金片等串成一套完整的环形佩饰。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小型青铜武器等。

牌饰青铜质,长4.6厘米、宽2.6厘米,近长方形。正面铸有虎纹,作垂首伫立状,虎口大张,利牙竖立,呈锯齿状;虎爪打开,形状清晰;尾部下垂,尾尖向上卷曲。虎的脖颈、躯干以及四肢上均刻有不同形状的花纹。铜牌背面中间处有一宽直钮,可用于穿绳佩戴。此牌饰没有边框,以虎形躯体为边,采用透雕技法,利用流畅的线条刻画出虎的凶猛,造型生动独特,风格粗犷夸张,颇具北方草原文化特征。从纹饰看这类牌饰流行于春秋晚期,为拓跋鲜卑及其先世的遗物。

平洋墓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平原西南部,由砖厂和战斗两处墓地组成。1984年至1985年我省考古专家在此共清理118座墓葬,出土2270余件遗物,是目前黑龙江西部地区发掘规模最大的公共墓地。墓群从墓葬形制、尸体埋葬方式,到随葬品组合及经济类型等,其共同特征醒目,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器物群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典型陶器演变序列清楚,自成体系。据此,学界把有此特征的文化遗存称为“平洋文化”。

平洋文化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北部,向南越过洮儿河抵达通榆县境内,向西越过大兴安岭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属于该文化的还有齐齐哈尔富裕小登科、大道三家子、吉林卧龙、后七棵树等遗存,年代跨度应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之间。

(黑龙江省博物馆 勾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