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恒宝
春节期间,我回老家探亲,村子里年味儿十足,白天走村串户扭大秧歌的,一群群孩子追逐打闹放鞭炮的,好不热闹。晚上,家人聚会,席间大伙提起村里的文化生活,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二人转,又同时谈起了人人都喜欢的十里八村的名人贾桂珍。有人说贾桂珍唱得好,有人说贾桂珍演得好,有人说贾桂珍扇子手绢舞得好,有人说贾桂珍一出场让人一看就顺眼……
大家的话题,让我回想起了多才多艺,风趣活泼的贾桂珍。我好久没有看到二人转了,在心里却时常想着二人转。二人转是民间艺术,确切地说是农民艺术。生于农村,长在黑土地,我和父老乡亲一样,对二人转情有独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像二人转那样受农民欢迎。在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俗语土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好吃不过农家饭,好看不过二人转……
露天搭戏台
唱起二人转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一到挂锄时候,大一点的村子就请二人转,在露天搭戏台,也没有麦克风,原滋原味,艺人很卖力气,无论哪个村子唱二人转,狂热的人群都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二人转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给农民增添许多欢乐。观众是最好的观赏者,谁的二人转唱的好,大伙赞不绝口。
贾桂珍是现在的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人,她那年去我们村里演出30来岁,身段不苗条也不臃肿,身材不高也不矮,匀称得体。两道柳叶眉把两只弯生生的眼睛搭配的神采奕奕,仿佛会说话一样。她唱的是最后一出压轴戏,在没唱戏之前,她坐在台上给前一副架打板,她的板打的颇见功力,随着节奏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轻重缓急,清脆悦耳,余音袅袅。台下有看戏的行家窃窃私语:“这个唱上装打板的,从板声中就能听出来是唱戏的坯子。”又一个说:“不见得,她还太年轻,长的又招人看,戏要是唱得好,别人还活不活了……”
压轴戏开始了。唱下装的男丑角一登场,说些趣话笑话,再唱一小段京东大鼓,然后朝后台一喊“上人”!贾桂珍满面春风登场了,她先是面对观众深施一礼,自报家门,并说唱二人转有个讲究:“宁可给车赶翻了,不能给车赶蔫了。唱二人转不能无精打采,得欢欢势势的。”小帽《放风筝》开唱了。“好听不好听,全靠头一声”,贾桂珍一开嗓,台下的掌声一片。她不是属于金嗓子,但她的声音带着磁性,悦耳动听,深入人心,她的声音不是从嗓子里发出来的,是从心灵里发出来的。二人转讲究说、唱、伴、舞、绝,贾桂珍样样都具备。她边唱边扮演放风筝时的动作表情,一会儿舞扇子,一会儿舞一块大红彩绸,把放风筝时的情态再现得惟妙惟肖,观众看呆了,成千上万的观众鸦雀无声,越是无声,贾桂珍的唱腔越有韵味。她的唱腔、双臂双腿、身段、彩绸、头部、眼神、表情,随着戏情不断变换着,一举一动都抓人,一招一式都感人,一唱一说都动人。小帽刚唱完,观众沸腾了,掌声和叫好声经久不息,贾桂珍连连鞠躬向观众致谢。待掌声和叫好声平息后,贾桂珍面向台下的观众说:“感谢父老乡亲的捧场,三分看戏,七分捧场。老话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贾桂珍天生是
唱二人转的料儿
正戏开始的时候,贾桂珍那副架唱的是《蓝桥会》。贾桂珍人有人材,台有台架,腔正声圆,扮啥像啥。她熟悉戏中人物,所以能唱好人物。贾桂珍十几岁开始学戏,牢记师傅的教诲:“人物要唱真,形象记在心。”她对自己唱的戏目从内容、主题、情节人物,达到了全面了解,特别是对戏中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性格、感情,都是认真分析,深挖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形象逼真。贾桂珍唱《蓝桥会》,扮演其中的女主人公瑞莲,当她唱道:“那一天我在房中坐,忽听得喇叭响连天,喇叭吹的心肝碎,两眼不由泪如泉,哭哭啼啼上了花轿,被抬进周家鬼门关……”贾桂珍投入忘情,连唱带表演,眼泪噼噼啪啪地掉,台下一些妇女也跟着呜呜地哭了。乡亲们说:“贾桂珍天生是唱二人转的料子,她让大伙哭,不哭都不行;她让大伙笑,不笑憋不住。她的唱腔听着熨作,一到甩腔前儿拐个弯儿,那个弯拐的勾魂啊!”
我们村请的戏班子,原计划唱三天,因为没看够没听够贾桂珍的二人转,许多人都上村里找,请求多唱几天,否则不过瘾,村干部有些为难,村民们说:“要是没有钱大伙齐钱,留住贾桂珍那副架就行。”这样一来,几个村干部一合计,为了满足大多数村民的戏瘾,决定让戏班子多留几天。贾桂珍头一天来村里唱二人转,第二天就声名远扬,乡亲们纷纷谈论贾桂珍,有人学她的唱腔,有人学她的舞姿,有人模仿她的声音……我还记得贾桂珍一边打板一边表演一段说口《小毛驴》:“小毛驴喂个滚瓜圆,四蹄不住把地弹,摇头晃脑响鼻打,好像跟我闹着玩儿……”她两脚快速点地,快速摇头学毛驴鸣叫,许多人笑的都站不稳了。
贾桂珍的二人转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她唱的《杜十娘》唱词,吸引住了很多人,并牢牢记在心:“蓝天如洗碧水清,一叶轻舟北上行,杜十娘李甲赏美景,夫妻双双赶路程。十娘我离开迎春院,好似困鸟飞出笼……”二人转的行话说“字不清,唱白扔。”贾桂珍每一个字头和字尾,吐的准确,字音纯正,又根据戏情需要,抑扬顿挫,注重美感。
喜欢二人转的人们
忘不了那调调
大约20年前,我去一个县城,晚饭后闲来无事,一听说有二人转剧场,正中下怀,去看了一场二人转。出乎意料的是,贾桂珍正在剧场演出,回首往事,思绪翻滚,用现在的话说我是贾桂珍的忠实老粉丝。贾桂珍一出场,我眼前一亮,好多年没听贾桂珍的二人转了,她身段还是那么活,手脚还是那么利索,胖瘦还和从前一样。贾桂珍手里拿着两块一样的竹板,寸把宽一尺多长。她将这两块竹板握在一只手里,或打出快点儿慢点儿,或用手指上下拨动,竹板发出急促或缓慢的“嘎嘎”声,行家说这是卖功夫,她将这两块竹板摆弄的游刃有余。贾桂珍又用拇指的指甲,上上下下在竹板上来回划几次,随着竹板的节奏,她来个说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萌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贾桂珍开始唱正戏了:“卞梁城外景色新,新花嫩草满园春……”台下观众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人竖起大拇指说:“《杨八姐游春》我听百八十遍了,谁唱的也不如贾桂珍!”对于爱看二人转的观众,大体分两类:看人儿的和听词儿的。看人,贾桂珍风趣幽默,谁看谁喜欢;听词,贾桂珍唱词听的清楚明白,一派天籁。总而言之,就是忘不了那乡情浓郁的调调……
一位曾在文化部门退休的老人是贾桂珍的朋友,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聊天,围绕贾桂珍聊了好几个小时。这些年来,我没听说过贾桂珍有什么头衔,获得过什么这奖那奖,她就是生活在农民中间的艺人。贾桂珍这一代民间艺人的二人转艺术对于我们这一代喜欢二人转的人,其影响力根深蒂固,悠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