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 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

迎新年。

□文/摄 高伟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新英

“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农家书屋里看书的人多了,学科技发家致富的人更多了。”正月里,在明水县广大农村,一股温馨和气的正能量风气正在升腾。

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是新时代给出的一道新“考题”。针对近年来农村基层出现的“红白事”大操大办、赌博禁而不绝等不良风气,明水县立足本地实际,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通过组建“一约四会”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树先进典型等形式,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多措并举,提升群众素质,文明乡风逐渐深入人心,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水县大力开展“除陋习 树新风”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还利用微信、QQ、大喇叭等方式进行专题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全县共同革除陈规陋习,共同树立文明新风,共同建设美丽、文明、宜居的灵秀明水。

明水县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平台,广泛开展文体活动、科普教育、技能培训、爱国教育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举办道德讲堂;开展学习宣传劳模精神、道德模范,评选最美人物,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农民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主角,推进移风易俗,一定要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调动起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明水县注重发挥党员干部、乡贤的表率作用,以标杆作用全面引领清新淳朴的社会风气。

文明乡风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与后劲,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引领与护航。明水县育林乡示范村党总支书记曹刚表示,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移风易俗。移风易俗不是一句口号,只有实实在在找准抓手,才能更有成效。只有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原来婚丧嫁娶都在酒店办,一场下来要几万元,现在基本都在家里办,几千元就可以搞定……”这是育林乡示范村“移风易俗”后发生的变化,村委会积极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改善了社会不良风气,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描绘出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画卷。

目前,全县99个行政村全部落实建立“一约四会”和“红黑榜”。全县12个乡镇、99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全县99个行政村连续开展两届乡村移风易俗活动,“两户四人”评选活动,用红榜扬善、黑榜亮丑,累计村屯典型评选7766人,在全县范围内连续开展四届“优秀人物”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县级道德模范500余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全县各单位开展参观活动160余次,党史学习教育、家风家训廉政教育等。累计开展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80余次,受益8000余人次。组建了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8+N”志愿服务队124支,累计注册志愿者7000余人,申请成立明水县志愿者协会,现注册协会会员194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