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宇 逯一哲 张翔玮
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产量、提质量、增效益,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上集中发力,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的“龙江粮”,加快建成农业强省。
加快农业强省建设的紧迫性
建设农业强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从国家层面确立了实现农业强的目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这是对所有农业大省提出来的任务要求。只有更多的省份建成农业强省,整个国家的农业才能强。
建成农业强省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在地要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在地要求在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农业强国。建成农业强国,必须依靠更多的农业强省来支撑。因此,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黑龙江省应率先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内在地要求黑龙江省加快建成农业强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要求黑龙江省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农业改革与制度创新上走在最前列,率先建成农业强省,并对全国各地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区域上,既要振兴城市,又要振兴乡村;在产业上,既要振兴工业,又要振兴农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龙江,既要建设现代化新城市,又要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既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不管是振兴乡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还是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内在地要求黑龙江省加快建成农业强省。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建议
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应坚持扬长补短的原则,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综合施策。
推进农民收入加快增长,尽快达到并努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农业大省地位、与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不太相称。加快农民增收,在总体思路上,要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在具体对策上,一要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农产品优质优价,进一步巩固提升农业经营性收入;二要努力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大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要最大限度释放惠农富农政策效应,稳步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
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优质的“龙江粮”。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主产区,必须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要求落到实处,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做出更大的龙江贡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深入实施“两藏”战略:一是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重点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注重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和机械化质量,加大种业研发力度,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着力破解短板弱项,增强农业由“大”向“强”转变新动能。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设农业强省,必须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补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低的短板弱项,努力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二要加快畜牧业和渔业发展,提高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生产能力。坚持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在充分发挥奶牛业优势的同时,要加快发展特色肉牛、优质生猪和禽类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畜禽就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推动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鲟鳇等冷水性鱼类及兴凯湖大白鱼、方正银鲫等名优特品种养殖,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三要积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我省农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针对我省农业生产规模和数量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充分发挥我省优良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强化寒地黑土和绿色有机特色,打造全国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实质性、高质量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快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龙江农业品牌体系,增强我省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推动更多优质龙江农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销售的基础上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郭翔宇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