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大力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必须在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筹划,必须以安全治理作为基本路径进行维护和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在治理实践上,就是推进国家安全总体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就是安全各领域统筹治理,创建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系统格局。党的十九大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从国家安全角度科学展开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认识的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全新把握和长远谋划,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
二、认清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各种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向第二个百年进军的目标要求,必须深刻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交上人民满意的新答卷。高校肩负着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重任,是各种思想潮流交锋的重要战场,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沿堡垒,深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们筑牢国家安全意识,进而在全社会汇集形成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系统施策,守护校园安全
(一)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全面筑牢思想防线。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入开展国家安全主题教育,通过各院系开展主题班会、团活、党支部集体学习等形式,系统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帮助师生深入理解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为使广大师生更好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与意义,围绕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校报校刊、校内大屏、专题宣传栏等校内宣传资源广泛宣传有关内容;安排学生社团结合宣传主题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线下宣传活动,拓展线上线下宣传渠道,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学工部门联合各学院组织全校师生集中观看教育部录制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全校师生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认真收听收看“国家安全教育课”,引起热烈反响和讨论,切实增强广大师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部门联合齐抓共管,推动完善安全体系。“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大安全格局,不仅是保护国家安全,也是保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是保护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推动大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学校党委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安全校园建设的领导,成立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安全防线工作小组,把安全稳定工作列入学校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将其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时定期研究安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通过各个业务部门联动,压实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安全稳定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筑牢安全稳定屏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无孔不入,方式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手段更加隐蔽,高校师生被敌对势力利用的风险加剧。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我校安全相关部门与公安机关、属地安全部门等建立联动机制,保持信息互通,提升安全稳定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第一时间联动处置各类涉校安全稳定事件;校内各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排查,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校园不稳定因素;与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普法教育活动,持续提升师生法制意识,配合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多措并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