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菜篮子” 人勤大棚忙

哈市红星蔬菜基地见闻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池

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各类蔬菜能否保证供应成了市民们密切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来到南岗区红星蔬菜基地采访了基地的蔬菜种植户们。

从哈尔滨市中心到南岗区红星蔬菜基地驱车仅需一个小时。毗邻城市的优越地理条件,使这个以种植叶菜为主的基地成为了保障哈尔滨市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基地之一。

“过了惊蛰节,农夫不能歇”。1月末育苗、3月初定植、4月初第一茬叶菜上市……蔬菜大棚里每日都是一派忙碌景象。

7时。农民王军已经“转悠”了近20栋蔬菜大棚。“我有28栋大棚,每天5点左右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劳动。”

王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栋大棚转一圈,一边转,一边为大棚通风。记者注意到,每栋大棚的通风口大小不一。王军说:“通风是有讲究的,要根据温度高低、蔬菜长势来调整通风程度。棚内温度高于蔬菜生长适宜温度上限时开始通风最合适,在开口通风过程中,等到棚内温度降到蔬菜生长适宜温度下限时关闭风口升温最合适。”

说完,他蹲下身,查看每颗蔬菜长势如何,他告诉记者:“春天气候多变,一冷一热,蔬菜也容易‘生病’,所以要格外细心。”

9时。农民姜福斌这一天主要工作就是撤掉大棚内的二层膜。拉、拽……两个动作交替反复,一条长90米的塑料膜被缓缓拖拽到脚下,“双层膜主要是为了更加保温,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可以撤掉二层膜了。”姜福斌告诉记者,这是大棚专用的PU膜,可以保证棚内“不起雾”。一旦棚内“起雾”,会直接导致蔬菜“生病”。

从采访开始,姜福斌手里的活就一直没停,不时还喘着粗气,他说:“现在大棚里都是活,干都干不完,哪有时间休息?”记者了解到,他家今年主要种植油麦菜,每栋棚产量在2~3千斤左右,刚刚上市销售的第一茬售价相当可观。

10时。记者再次返回到王军的大棚里,他和弟弟已经开始整地。王军说:“回家吃了口饭就赶忙又来干活。有几栋大棚的油菜已经收割完毕,接下来要赶快翻地整地,继续栽种,不能耽误播种。”

弟弟手推旋耕机将地面泥土“打松”,王军则紧随其后用大耙子将松软的土地整平。王军告诉记者:“上午平整完土地,下午还要到每栋棚里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比较多,所以每天都要起早贪黑。”

13时。肖大娘和两个雇工坐在在棚里有说有笑割着油麦菜,壁纸刀割下菜,再整齐地码放在地头……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嘴上打趣聊天,手里的活却丝毫没停。

隔壁大棚里,肖大娘的老伴则将地头摆放整齐的油菜装箱,“这些菜一会都要送到雨润、龙园等批发市场。”

哈尔滨市南岗区农业农村局农林服务中心副主任果实告诉记者,冷凉气候使得蔬菜病虫害几率较低,用药程度也非常低。此外,一年两茬农家肥做底肥,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和口感。基地从2013年成立至今近10年的时间,与很多批发市场形成了稳定的供应关系。

18时。王军放下卷起的大棚通风口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姜福斌6栋大棚的二层膜也已经全部撤下;肖大娘的十几筐叶菜被分别运送到不同的蔬菜批发市场。

夕阳西沉,红星蔬菜基地农民们忙碌的一天暂时告一段落。

农民正在大棚内收割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