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滕嘉娣 范丽娜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治什么。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百姓意见大的地方抓起,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实际成效让群众感受正风肃纪反腐力度和亲民为民惠民温度。

精准对焦 护航脱贫攻坚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中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承诺如金,战鼓催征。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离不开铁纪护航。省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要求,在全省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从冰城哈尔滨到祖国最北端大兴安岭,从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到三江平原腹地佳木斯,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的足迹踏遍龙江大地。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省纪委监委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在全国率先以省委文件形式出台《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办法》,对在脱贫攻坚中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实行终身问责。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399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015人。

“我们对全省85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开展巡视巡察、专项检查,推动‘六个精准’‘四个不摘’等政策有效落实,督促中央专项巡视、国家督查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以作风攻坚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对13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跟进监督,专项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两牛一猪”养殖项目等方面突出问题。

近日,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四家子村新发屯党支部原书记孙庆江,因虚增办公室装修费用,套取集体资金10万元并个人非法占有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是我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治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牵涉农民的切身利益。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张云鹏表示,抓住了农村集体“三资”问题,就是抓住了农村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要害,抓住了农民群众的痛点堵点。

省纪委监委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取得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与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开展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把治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补贴发放等方面突出问题作为整治农村“微腐败”的重点,加强监督推动,提升监督效能,督促各地各部门边清查边整改,切实为群众管理好“钱袋子”,让村集体“三资”支配在阳光下运行。

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问题4435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677人。

动真碰硬 重拳打“伞”破“网”

安全感是老百姓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的前提。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百姓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恰恰是群众安全感的现实威胁。

20世纪90年代,一个以范玉为组织者、领导者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在绥化为非作歹。该组织靠打打杀杀、欺行霸市、黄赌毒起家,用金钱开道,拉拢腐蚀了部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尤其是少数政法干部对范玉等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包庇、纵容,导致该组织坐大成势。

省纪委监委对范玉涉黑案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高度重视,坚持纪法协同、黑腐同治,采取提级办理的方式,由省纪委监委直接领办,绥化市纪委监委具体查办,“打伞破网”力度空前。

2020年10月31日,“绥化范玉等41人涉黑案”公开宣判,范玉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开设赌场罪等数罪并罚,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纪检监察机关深挖彻查范玉案件涉腐涉伞案件问题线索96件,立案76件,处理16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6人。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省委坚决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省纪委监委协同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包案督办,综合运用提级、异地、联合等措施,相继查处了省公安厅原巡视员闫子忠,哈尔滨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任锐忱,省委网信办原副主任孙跃武等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还人民群众一片朗朗晴天。

2020年1月,哈尔滨市纪委监委通报该市打击“房耗子”深挖“保护伞”专项整治情况,对7起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据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在棚改征收领域干扰项目动迁、倒买倒卖征收房屋、骗取拆迁补偿款等扰乱社会秩序、侵害群众利益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一些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失职失责,甚至滥用职权、直接参与、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搞权钱交易,充当“保护伞”或者直接成为“房耗子”。哈尔滨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

为持续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省纪委监委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监督执纪问责,建立“打伞破网”长效机制,推进网络诈骗、“沙霸”“矿霸”、恶意竞标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并将扫黑除恶同反腐败斗争与基层“反腐”“拍蝇”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质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据介绍,全省共立案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3352件,查处公职人员4990人。

点题整治 紧盯“急难愁盼”

“我们已按检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了整改,200个停车泊位向患者免费开放。”面对前来回访调研的大庆市纪委监委专项督导组,该市某医院停车场负责人介绍。

停车场乱收费、监管缺位、权力寻租等问题一直饱受群众诟病。2021年,省纪委监委启动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围绕违规设置收费停车场(位)、违规设置收费标准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规范停车管理行业秩序。

这是省纪委监委“点题整治”重点行业领域乱象,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生动实践。五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以百姓之心为己心,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督促公安、交通等部门严肃查处停车场乱收费、“疯狂大货车”、黑出租等问题;督促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治理中小学“营养餐”回扣等问题,坚决斩断从学生“口中夺食”的黑手;督促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严肃整治行业乱象,以强监督促强监管,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深化系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

“群众出题、部门答题、纪委监委监督,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职能部门具体整治、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上下联动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以‘点题整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殡仪馆在‘孙三儿’手里时,老百姓死都死不起,有的当地百姓甚至只能将逝者送去外地火化、下葬,落叶不能归根。”这是2021年省纪委监委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护民生》中的一个片段。

片中被百姓恨之入骨的“孙三儿”名叫孙金堂,曾任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公安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他垄断当地殡葬行业长达八年,毁林建造墓穴牟取暴利,殡葬配套服务漫天要价,民愤极大。2019年2月,孙金堂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省纪委监委对孙金堂案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我省殡葬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着违规占地、经营管理混乱、收费过多过滥等突出问题。省纪委监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殡葬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整治期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公职人员139人,其中殡仪馆馆长25人。同时,督促民政部门加快推进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全省13家民营殡仪馆回归公益属性,全省丧葬费整体降幅20%,年均减费降价7100万元,丧事办理不再成为百姓堵心的事。

“审计有问题的必查、群众有反映的必查、检查有线索的必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医疗、住房、殡葬、低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和环节,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五年来,全省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问题4.5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5万人。

“常看万家灯火,常思百姓忧乐。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百姓的“急难愁盼”事,就是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踏上新的赶考路,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试金石”,瞄准“微权力”、亮剑“微腐败”,持续发出执纪执法为民的纪检监察强音,让龙江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