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1600亿斤!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晨曦 姜斌

“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4月29日上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亿斤以上、保持全国第一,坚决当好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主力军’、国家粮食统筹调剂最可靠的‘供应地’。”报告将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方向定位得更为清晰,与会代表们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实现粮食总产1600亿斤这一目标,要向耕地保护要潜力。王兆宪代表认为,坚持水土流失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绿色生产“四位一体”综合施策,因地制宜推广“龙江模式”“三江模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增产。抓好“田长制”落实,深入实施《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和《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推进依法管土、依法治土。

“北大荒农垦集团将着力打造‘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基地’。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面积达到1150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王守聪代表介绍。

刘娣代表提出,要建立黑土安全技术屏障,继续发挥省农科院在黑土保护利用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资源优势,在黑土保护机理研究、治理技术节本增效上持续发力,为我省加快实现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面积达到1亿亩提供技术支持。

大豆具有肥田功能,能改善土壤结构。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对此,陈玉林代表说,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继续实施科学轮作,并实施绿色有机生产,保护黑土地的同时促进大豆提质增产。“通过实行大豆与玉米、马铃薯、杂粮、饲料轮作,减少重迎茬,促进养分均衡消耗,减轻病虫害。2022年非豆类作物128.7万亩,保证大豆重茬不超过两年。同时不断完善绿色生产操作规程,实施绿色生产全覆盖。”陈玉林代表说。

大力推进“藏粮于技”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过去五年,我省“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推进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相结合,着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化、数字化建设。党代会报告分析了我省“藏粮于技”的发展优势,明确提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需突破科技“瓶颈”。

报告“点睛”我省农业发展重点:“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打造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

“省农科院作为全省最重要的作物品种、应用技术供给单位,需要扛起更重的责任。”刘娣代表认为,要守住种子安全底线,将自育品种省内应用面积稳定在60%以上,保持住粳稻、大豆育种国内领先优势,力争在玉米育种领域实现新突破,并加大对潜力经济作物品种创新的投入力度,为我省寻找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提供种源保障。

王兆宪代表认为,要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重点推广亩产1000斤以上的高淀粉加工专用型玉米;亩产350斤以上的高产、高油、高蛋白食用大豆;适口性好的优质抗逆水稻,做到量质齐升。

常玉春代表说,“党代会报告展现了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常玉春代表说,农投集团作为全省农业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将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投大数据加强与各技术方和资本方合作,通过增资扩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积极推进农投龙科种业现代农业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好种业振兴计划;加快打造龙江“第一仓”,全力建设好“现代化云仓”项目,打造龙江绿色农产品产销集散地,为龙江绿色农产品营销创造新模式、新渠道;制定质量标准,建立产业联盟,全力打造农投“金谷农场”这一全省公共品牌,为全省“四个农业”发展贡献农投力量。

聆听报告后黄晓群代表备受鼓舞、非常振奋,她说:“作为来自农业科研一线的基层党代表,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今后我将继续服务于对水稻种质资源的挖掘、鉴定、创新与利用工作,培育更加‘优势’的寒地早粳新品种,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为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标准引领

加快构建现代生产体系

报告提出,实施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级,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

王守聪代表说,计划到2025年,北大荒农垦集团将通过“大农场”统筹“小农场”,带动家庭经济、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不断壮大、共同发展的“四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在科技农业建设上,北大荒农垦集团将创建和打造国家数字农业先行示范区、国家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生物农业发展先导区,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平台、科技创新协同平台,建设现代种业研发基地,实现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1%以上,努力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打造中国最大农产品制造商。

报告中提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亿亩以上”,王兆宪代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向规模经营要潜力。积极发展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通过规模经营节本增效、挖掘增产潜力。2025年,全省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000万亩。

丰收的田野。本报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