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助力工业遗产保护

吴瀛洲

2022年3月,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提出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提高创意设计质量水平,这为龙江推动工业遗产更好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撑。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而且也对推进城市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构建和谐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再生等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黑龙江应该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借助拥有的丰富多样工业遗产,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探索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有效路径,推进城市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助推老工业城市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的转变。

更新观念理念,完善内生动力机制

充分认识和重视工业遗产及其价值。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需要以充分认识其中蕴藏的多元价值为前提。要充分认识到工业遗产不是城市的历史包袱,是风景也是财富。工业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是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强化教育引导,正确认识城市建设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政府领导和决策部门在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要在城市宏观决策、战略发展、远景规划上,树立好工业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承载与表达、保护与利用的主动意识。要认识到保护工业时代的历史痕迹,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的重要价值。在城市“退二进三”进程中,不应将承载近现代深刻记忆的历史拆除,不能只看到厂房下面土地的价值,更要看到它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要把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更加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要认识到保护工业遗产就是弘扬黑龙江城市文化,就是保持黑龙江城市特色,就是保护黑龙江生产力。

要树立“因地制宜、积极保护”理念。一方面,要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经验,但要克服“标准”模式的制约,要因地制宜,注重本地工业遗产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的深入挖掘,注重将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工业遗产开发模式。另一方面,要防止出现过度保护的问题,对于一些濒危的、难以传承和开发的遗产项目,首先要做的是抢救和保护。而对于更多的遗产项目,要进行生产性的保护,要把它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加以延续,通过这种项目的传承、生产和开发,使它产生经济效益,维持这些传承人的生活和再传承的经济基础。

创新路径,构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技术支撑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开发战略。根据黑龙江不同地市不同类型工业文化遗产的位置分布、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采取文化型、生态型和商业型等不同的开发战略。针对寄托着独特社会记忆和人文情感的工业遗存实施文化型开发战略。以保护传统文化为主导思想,在确保工业遗存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改造,以博物馆、展览馆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从而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象征作用;针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不可移动工业遗存,通过环境整治和人工复原使之恢复生态原貌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针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不可移动工业遗存实施生态型开发战略。

从降低资源消耗的角度,对废弃建筑进行创意改造和再利用,如生产厂房、烟囱等,强化美学景观意义和生态特质,对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设计,整合为公众提供休闲、运动、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针对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和投资改造潜力的工业遗存实施商业型开发战略,打造以信息、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生态,积极引入创意产业元素,打造集娱乐、购物、参观和休闲为一体的娱乐消费场所。

创新引领,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多层多元化开发体系。首先,借力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推进创意开发。工业文化遗产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内容资产,而创意产业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化。借助落实《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契机,加速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业文化遗产集中的区域作为创意产业聚集区和创意产业园区,构建创意环境,打造创意城市。

其次,推进工业文化遗产数字化。将工业文化遗产纳入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范畴,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具有直观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运用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如图文扫描、立体扫描、全息拍摄、数字摄影、运动捕捉等技术,全面、动态地记录工业文化遗产现象、场景、事件或过程,再现其文化空间,使公众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最后,挖掘企业档案资源,形成特色开发。企业档案是我省工业文化遗产中重要和特色的组成部分。应该突出这一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企业档案资源,形成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