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垦丰”打开问号①

手握9万份种质资源意味着什么?

编者按

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种业企业行业综合排名第二,为我省乃至全国多个地方提供种源。近年来,该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种业发展,科学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种业研发,特别是现代种业研发,一直有些神秘色彩,垦丰种业也不例外。他们的种质资源从哪里来,有多少?现代育种效率有多高?突破种源“卡脖子”的底气在哪里?近日,记者走进垦丰种业,一一打开这些问号。

□岳同明 黑龙江日报 全媒体记者 姜斌 刘畅

“种子”这两个字,成为胡喜平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日前,记者拨通胡喜平的电话时,传来的是呼呼的风声。彼时,他正在试验田里忙着选育大豆新品种,已经有四十多天没回家了。

“我希望我所选育的种子,能够铺遍万里沃野。”作为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长,这是胡喜平的希望,也是所有垦丰人的希望。

除了在试验田,胡喜平的工作还有一项内容,就是对进入种质资源库的种子进行鉴定和评价。每一份种质资源都携带着独特的基因,它是培育新品种的希望。

位于哈尔滨宾西开发区的垦丰种业研发大楼地下一层,是一个需要长年保持低温的地方。这里,就是垦丰种业的种质资源库。“宝贵!”胡喜平用这个词来形容。

“早在2016年,公司就建成了这个1000平方米、库存容量可达40万份、技术全国领先的资源库。目前这里供保存各类种质资源9万余份,完成评价5万多份。”种质资源部负责人成华玉说,种质资源科学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保护、保存这些种质资源,并为商业育种平台提供资源共享与评价信息。“我们拥有长期库1个、中期库2个、短期库3个。长期库种质资源保存年限30年~50年,中期库种质资源保存年限10年~15年,短期库种质资源保存年限5年~8年。”

优良种质资源利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份资源从试种、检验到繁育,往往要三到五年才能送到种质库。“长期库的温度在零下18摄氏度,50年后种子仍然保持最初的特性。”成华玉说,种子一入库先短期保存,然后从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抗病、抗虫、抗逆等方面进行筛选,只要有闪光点就可以入中期库保留;最后,优良的资源进入长期库。

种质资源部有三个团队:一个团队负责资源的使用管理,一个团队负责对种质资源作出鉴定评价,还有一个团队负责种质资源扩繁加量,满足育种站共享利用与资源库保存的需要。

在垦丰种业总经理刘辉的办公室,谈起种质资源管理系统,他的表情是引以为傲的。“垦丰种业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能够实现种质资源表型管理、种质管理、综合查询、库存管理、繁育管理等功能,并与公司的商业化育种平台建立数据接口,是商业化育种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是,能够增加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保护、保存抗病、抗虫、抗逆等方面的优良基因,加快种质资源保护,提升种业的创新能力,为解决我国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出一份力。

胡喜平研发了7年的大豆新品种“龙垦3092”,今年全面推广上市了。胡喜平认为,我国的大豆单产,和先进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应该把资源优势变为基因优势,加强创新能力,赶上世界水平。把这些优良的资源保留下去,将来利用新技术进一步挖掘。到那时,也许普通的资源也会变得优秀。

提高产量、培育功能性大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开始出现在胡喜平的试验田里。

一粒种子,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种业振兴凝聚着广大种业工作者的辛勤汗水,经年累月的反复实验早已成为他们的日常。

刘辉说,力争到2027年,种质资源库库存资源达到13万份以上,培育主营作物品种20个以上。垦丰种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跻身全球种业前5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