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母亲去上学

访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羲檬

刘羲檬和妈妈。图片由团省委提供

开篇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新时代的龙江青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团省委坚持以典型引路助推工作创先争优,着力构建“选、树、推、讲、宣”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将青年人才尤其是数字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选树宣传工作作为各级团组织的工作重点,融入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让青年人才“冒”出来,青年典型“立”起来,青年榜样“活”起来,培养选树了一大批先进青年集体和先进青年个人。他们勇挑重担,在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青春征程中,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广大青年作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

即日起,本报开设《青年先锋耀龙江》专栏,集中展示龙江先进青年和先进青年集体的典型事迹。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彦

她,是孝老爱亲的模范青年,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是团结同学的学生干部,是感动无数人的“全国道德模范”。她就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2019级朝鲜语专业学生刘羲檬。

3岁起,她便用弱小的身躯扛起家庭的重担。她背着母亲去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一背就是十九年。

小小“大家长”

刘羲檬来自单亲家庭,母亲瘫痪在床无法自理。3岁起,她便开始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同龄人还在无忧无虑玩耍嬉戏的年纪,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洗衣、做饭、按摩、拔罐、理发等各种技能。

她坚持天天为妈妈按摩,每天凌晨爬起来给妈妈翻身、盖被子。她用轮椅把妈妈推拽到卫生间上厕所,每当此时,小小的身体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2018年9月,刘羲檬升入高三。她每天五点起床准备早饭,带妈妈去卫生间洗漱,然后赶第一班公交车去学校。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她拿出单词本背诵,不浪费一分一秒。

中午放学,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回家,带妈妈去卫生间。然后做好午饭和晚饭,把晚饭装在保温桶放在床边,再抓紧返回学校。

晚上十一点半到家后,刘羲檬先给母亲按摩半个小时,常常是按着按着就睡着了。

追梦路上不停歇

无论生活多么不易,刘羲檬从未抱怨,从未松懈。

2019年9月,刘羲檬成功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房,带着妈妈从大庆一起到哈尔滨上大学。

刘羲檬没有放慢奋斗的脚步,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她同时兼职几份工作,贴补家用。为了回报社会和母校,她积极参加团学工作,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学校易班工作站站长,在服务和奉献他人中实现人生价值。

她认真学习,在班级始终名列前茅,综合成绩多次满分。她努力汲取知识,别的同学选10门课程,她选13门;别人四年才能修满第二课堂学分,她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她在思想上同样要求进步,在2021年3月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青春在磨砺中闪光

刘羲檬的事迹,不仅令全校师生感动,更成为当代青年的榜样,形成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路走来,她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省孝老爱亲模范”“黑龙江省美德少年”“感动龙江人物”“全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这些既是荣誉也是鞭策,我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孝老爱亲精神,用自己的故事去感染更多的青年人,用踏实的作为去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领更多的青年崇德向善,为社会道德建设树立优秀榜样,贡献青春力量。”刘羲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