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日讯(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播 孙思琪)2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省金融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赵庆德介绍了人民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黑龙江银保监局副局长刘晓辉介绍了今年以来黑龙江银保监局陆续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惠企惠民纾难解困等多项政策措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占北、黑龙江证监局副局长史春阳分别就“双稳基金”“紫丁香计划”“保险+期货”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用好货币政策助企渡难关
发布会上,赵庆德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总额度达到400亿元,创我省历史新高。今年1~5月,全省发放再贷款158亿元,同比增长50.4%,共支持企业(含农户)4.5万户。其中,向涉农领域发放支农再贷款95亿元,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支小再贷款63亿元,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约1~2个百分点。赵庆德表示,2022年1~5月,我省再贴现当年累放107.5亿元,同比增长13.8%,小微、涉农、民营、绿色企业票据占比超80%。
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普惠小微信贷投放方面,赵庆德介绍,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人民银行按季度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环比净增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激励。
为了精准落实新设专项再贷款,赵庆德介绍,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的定向信贷支持直接、定量地挂钩,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物流运输等重点领域。截至2022年4月末,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5800万元,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44.13亿元,待报销65.79亿元,涉及项目32个,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6%,较5年期LPR低39个基点。
减轻企业经营压力降负担
发布会上,刘晓辉介绍,近两年,我省对受疫情影响难以按期偿还的企业和个人贷款,持续推动按照市场化原则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每年有万余户企业受益,涉及贷款本息超140亿元。刘晓辉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合理采取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原则上应续尽续。对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行业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当年投放无还本续贷金额101.33亿元,余额319.75亿元;投放“循环贷”506.35亿元,余额930亿元。对个人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等,符合条件的可调整还款时间、方式。同时,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免收罚息。
刘晓辉介绍,黑龙江银保监局对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按照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四个维度设定发展目标,层层分解,按月监测考核,普惠小微贷款近两年平均增速达到21%,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今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余额和户数快速增长。持续强化对涉农、脱贫群体的金融服务。针对新市民群体,黑龙江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印发实施意见,在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已有34家银行保险机构提供产品和保险保障服务。
“黑龙江银保监局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督促银行机构连续两年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累计超百亿元,其中近八成为贷款利率下降让利。”刘晓辉说。
发布会上,王占北说,2020年,全省“双稳基金”担保贷款对象6294户、金额203.1亿元,稳定就业人数超过50万人,有效支持了我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发展,实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目标。2020年底,针对当时全省疫情形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银保监局对“双稳基金”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实施阶段性延期,将申请延期还本时限延长至2022年1月31日,继续缓解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
今年初,面对疫情反复,1月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再次对“双稳基金”担保贷款实施延期还本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减轻还款压力。第二轮延期政策适用于在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期间已延期的“双稳基金”存量担保贷款。银行根据企业贷款延期申请,结合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和经营状况,对还款困难的贷款主体,通过续贷、展期、贷款延期等方式,给予贷款主体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安排。申请延期还本时限延长至2023年1月31日。续贷资金用途为流动资金,单笔可续贷额度最高不超过2021年延期额度,期限不超过12个月。贷款利率不高于申请延期时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加100基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年化担保费率按0.5%收取。全省共有2936户企业获得首轮延期还本政策支持,金额119亿元;目前,又有332户企业获得第二轮延期还本政策支持13.4亿元。
当前,部分企业与个人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发布会上,赵庆德表示,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指导我省各级征信系统接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四类群体”的征信权益保护工作。这“四类群体”包括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因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但未住院的隔离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等。符合“四类群体”范畴的企业和个人如果出现征信逾期记录,可以向人民银行或信贷业务发生机构提出征信异议申请,维护自身征信权益。赵庆德特别强调,所有正规征信维权渠道及流程都是免费的。同时,赵庆德提醒,不要轻信“征信修复”“征信铲单”“征信洗白”征信维权事项。
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增实力
近期,金融行业纷纷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加快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我省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以及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企纾困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发布会上,史春阳回答了记者提问。
史春阳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紫丁香计划”逐步开花结果。2020年以来,龙江资本市场新增上市公司2家,其中,广联航空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东北地区首家注册上市企业,龙版传媒是全省首家文化类上市企业。今年上半年,我省又有2家企业取得交易所上市委审议会通过,其中1家企业已提交证监会注册。目前,我省在审企业6家、在辅导企业10家,均为历史新高,企业上市梯队格局初步形成。
此外,对于“我省怎样利用期货市场支持‘三农’发展”这个问题,发布会上,史春阳也回答了记者提问。史春阳介绍,我省自2016年首次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以来,累计在近30个县开展了100余个“保险+期货”项目,涉及农户7.5万户,保险金额达5.64亿元,总计实现赔付4亿余元,其中在国家级贫困县的项目赔付占近70%。近几年来,我省“保险+期货”开展数量和承保规模一直位于全国前列。2021年我省共有“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项目5个,占到全国同类项目数量的1/4,2022年又有5个大豆“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项目获大连商品交易所立项,数量占全国同类项目的36%。
发布会现场。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荆天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