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考商品供需两旺

家长为孩子准备的“高考口罩”。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莉 刘瑞

2022年高考即将来临。针对高考生这一庞大群体,各路商家大打高考牌,创意高考礼盒、励志T恤、口罩,高考房……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无形中增加了考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对此,有专家建议,考生、家长应提高鉴别力,理性消费,不可盲目攀比。

借机“割韭菜” 沾边高考商品火爆网络

日前,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搜索“高考加油礼品”发现,不同款式的创意高考礼盒近期交易量暴增,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创意礼盒价位从100元到300元不等,而且一些商品还免费提供刻字服务。“马上就要高考了,不希望给她太大压力,买个礼盒提前送给她,希望她能锦鲤护身。”一位家长在评论区留言道。

高考临近,此类带有祈福寓意的产品不胜枚举。文具文创用品因其贴近性,自然要抓住这一时机,并在实用、寓意等方面“做文章”。此外,也有五花八门与考试并不沾边儿的产品,也借着高考来“割韭菜”。

记者搜索发现,“高考励志风”袜子、T恤、口罩等商品销量可观,部分产品信息栏显示,总成交量超10万。在评论区,很多买家都表达了希望考生“高考必胜”“金榜题名”的愿望,也有买家批评商品缝合不严,质量不佳。

为普通商品赋予“高考”属性,有助于销量增长的同时,部分消费者可能还会因为想要讨个好彩头,不太计较其实际价值。记者看到,今年不少网店推出“高考大礼包”,将某品牌牛奶、薯片、可乐等各类零食放在一个盒子里重新包装出售。以一份礼包为例,内含两听品牌牛奶、两枚蛋糕、四听订制可乐,售价近百元,而如果分别购买,这些总价不会超过50元。

提前20天预订 “高考房”热度不减

除了打着高考旗号的相关商品,记者近日在哈尔滨市走访发现,高考前各考点周边酒店的“高考房”依然热度不减。

“从上周开始,每天到店预订‘高考房’的家长络绎不绝。除了询问房价外,他们最关心的是周边环境是否安静。”49中学附近一家高档型酒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生和家长,酒店在原有房型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钟点房数量,带动预订量大幅攀升。

在省实验中学附近某经济型连锁酒店内,记者看到大厅内摆有测温枪、医用酒精等必备医疗物品。“高考期间房源紧俏,普通大床房已全部订满,只剩少量房型可预订,钟点房目前不可预约,只能高考临近时视情况而定。”该酒店前台工作人员介绍,早在5月中旬,就有考生家长到店预订“高考房”。

作为今年高考考点之一的哈市第一中学,周边宾馆目前预订出的“高考房”占比很大。位于道里区兆麟街上的一家酒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现在接受‘高考房’预订,6月6日、7日两天的双床房间全部下来大概是800元左右,还赠送一张会员卡,可延迟退房到下午3时。”记者通过查询了解到,该酒店平时双床房间网络预订价格仅需300元一晚。

据了解,为规范中高考期间住宿业市场秩序,严查考试期间的价格违法行为,近日,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考点周边住宿业经营者价格行为的巡查检查力度。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各经营者应自觉依法明码标价,不得价外加价。对性质恶劣、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将公开曝光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目录,记入信用档案。

不攀比不盲从 谨防被“牵着鼻子走”

商家借着高考的时机来做生意,是市场力量使然,但也有非理性因素。高考在即,为了孩子取得一个好成绩,有些家长全力“投入”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一些商家却在利益驱使下,借助“高考”概念刻意炒作,有的家长被商家“牵着鼻子走”,导致攀比和过度消费,增加了不少负担。

同时家长还需考虑,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助考商品是否对孩子放松心态起到正向引领,“加戏”过多很可能无形中给考生施加了压力,反倒误事。

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试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一方面,高考拼的是学习实力而非金钱,家长们须谨防被牵着走,少些盲目和焦虑,多些淡定和理性,充分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攀比、不盲从。另一方面,整治这种乱象势在必行。监管部门要加大规范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欺诈行为零容忍,保证考生拥有一个安静的高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