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古带我们走进“历史现场”

评《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

《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

□孙寅

在平时的休闲阅读中,您会本能地排斥哪一类型的书?我想大家的答案都差不多——那种太过学术、特别费脑子的书。所以当最初看到我手中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拒绝的,这么大部头的考古历史书,想想就……

请注意“考古”“历史”这两个关键词,提到这两个词,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学术”或者“刻板”,你真的很难把这两个词和文学世界里的细腻、生动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想法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很快就被颠覆了,因为岳南真的太擅长将历史与考古融入到文学创作里。

《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以下简称《岳南大中华史》)书中通过12场伟大的考古发现,带我们见证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

接下来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书中的一些考古发现故事。

书中有一幅图中抱着“北京人”头骨的就是它的发现者——裴文中。1929年4月,刚从北大毕业的裴文中就担负起了周口店发掘负责人的重任。但是,想要50万年以前的人类祖先显露真身谈何容易!有时候,除了实力,还真得有点运气。

在考古现场,当挖掘深度进入地下40余米,狭窄的空间几乎只能容下一两个人的时候,裴文中也不得不考虑就此收兵。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意外地在空隙的底部凿穿了一个洞穴,就是这一米的距离让我们险些和历史的真相擦肩而过。

令人痛惜的是,由于时局动荡,“北京人”头骨没有能够妥善保存下来。有人说“北京人”头骨已经从日本偷运到了纽约,也有人说“北京人”头骨是被埋在了北京某处的一棵古树下……尽管众说纷纭,但事实上“北京人”头骨,至今仍下落不明。

还有两张图片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纵目人头像,从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沉睡三千年的它们,这一觉醒来,除了向我们展现古蜀文明的灿烂,也是想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可不是只起源于中原地区。

此外,著名的仰韶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在仰韶村遗址被发现之前,外国学者一直声称中国没有石器时代文化,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彻底破除了这种观点。本书的第六章“淹没的曾国之谜”,也就是在这一章节我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因为岳南塑造的这些考古故事中的人物真的很生动。书中除了有像谭维四这样人们熟知的考古专家,还有性格懦弱的农民“梁升发”,威风凛凛的军管干部“解德敏”……精彩、细致、缜密的人物设置让整个考古发掘故事都变得有迹可循。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关键是读着根本就停不下来。所以针对这一章节,我还在抖音平台录制了几期有声故事,累计收听8万人次。

到这里您可能会有疑问:一个作家有可能了解这么多考古发掘的故事吗?他的理论专业吗?

我的回答是:岳南老师相当专业,他不仅仅是百万级畅销书的作者,同时还是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为了搜集第一手材料,岳南亲自寻访考古现场,访问多位参与考古发掘的当事人,仅采访手记就达百万字之多。

我们再来看这本书的整体设计,封面采用“红山玉龙”为主符号,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套书的底蕴深厚,内文共有全彩印刷的183幅精美插图,这些精美的文物图片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历史博物馆,《岳南大中华史》就像一部“掌上历史博物馆”,重建你对中华文明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