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知识讲座

软斑块、硬斑块,发现有斑块怎么办?

哈尔滨盛德健康体检中心

徐嘉惠 院长

教授、主任医师

1 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的动脉管壁是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构成的。坚韧、富有弹性的动脉血管接受心脏泵出的血液,连续不断地将血液送往全身。若受损的动脉从内膜开始先后发生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伴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这条动脉血管就产生了“动脉硬化”。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2 什么是斑块?

先给“斑块”取个“正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上已提到,下面再细说几句:动脉壁分内膜、中膜、外膜三层,内膜表面又被一层内皮细胞覆盖。当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积聚增多形成“脂质池”,破坏了内膜结构,并向中膜扩展,在内膜与中膜之间沉积下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斑块。斑块表面内膜被破坏,而由增生的纤维膜(纤维帽)所覆盖。动脉硬化斑块的危害,简单说来有3方面:1.破坏了动脉管壁结构。2.斑块突入动脉管腔引起狭窄。3.斑块本身会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附壁血栓”导致动脉栓塞。

3 “斑块”有软硬之分吗?

有。这也正是许多人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当“斑块主要成分为脂质时称软斑块”;如果斑块明显钙化称“硬斑块”。可见这主要是斑块成分上的区别和影像学表现不同而已。且此称谓并非是一个规范化医学术语。

实际上,从临床角度看我们更应注重对稳定型斑块和不稳定型斑块的理解和认识。稳定型斑块它的纤维帽较厚而脂质池较小,这样的斑块比较“结实”不易破。不稳定型斑块纤维帽较薄,脂质池较大易于破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人形容前者像皮厚馅小的饺子不易破;后者则像皮薄馅大的饺子易破损……很形象。

目前,有人甚至在医学刊物上把不稳定斑块直接认定为“软斑块”;把稳定型斑块直接认定为“硬斑块”。笔者不完全同意这种认识。这种认识不能说有什么大错,但对斑块的实质构成和特征表现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4 “斑块”与临床疾病相关

不难理解,正常的动脉血管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病理变化的实质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破裂……的病理演变过程。导致受累动脉弹性减弱、脆性增加、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完全闭塞(也可扩张形成动脉瘤)。视受累器官不同,出现相关疾病或症状。如:主动脉硬化会表现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宽,甚至形成主动脉瘤、动脉夹层分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梗死、脑萎缩;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高血压或肾萎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间歇性跛行或下肢坏疽……

5 发现有斑块怎么办?

一句话:视斑块的性质、大小。累及了“哪条”动脉,涉及哪个器官,引起了什么损害……。有的放矢加以防治。缘事情起因是患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问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下面就以颈动脉斑块为例做一回答:

(一)把一般性防治作为基础

1、 控制与本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

2、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

3、适当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4、戒烟限酒;

5、做好年度体检,追踪斑块改变。

也就是说有了斑块不一定都要打针吃药,首先做好以上5点是至关重要的。

(二)下列情况考虑用药

1、颈动脉狭窄中度以上;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4毫摩/升以上;

3、有脑缺血症状者。推荐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虽不能控制斑块进展,但它可以在“不稳斑块”破裂的瞬间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三)手术

颈动脉狭窄>50%且伴有脑供血不足症状,或颈动脉狭窄>75%者可考虑手术。手术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当然,并非达到上述条件者百分之百都需要手术;届时应由血管外科医生慎重评估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