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精神疏导师

读蒋子龙最新作品集《人间世笔记》的笔记

□贾士祥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作家写出了我国老龄时代,老年人所遇到的普遍困惑……

听文友说,蒋子龙在获得“改革先锋作家”称号之后,出版了一本新的作品集。作为我十分崇敬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名作《乔厂长上任记》《蛇神》《农民帝国》《极品人》等诸多作品我都看过,也都喜欢。得知这位“改革文学”的旗手出版了新著,我连书名都没有细问,便急忙托友人给我搜罗这本新书。

书很快到手,封面上的《人间世笔记》五个大字赫然入目。见了这个书名,愣了一下。想起来了“人间世”这三个字是古圣哲庄周的传世名著《庄子》一书的一个篇章的名字。上世纪30年代,林语堂在上海主编的一个文艺刊物也取名《人间世》,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沈从文、夏丏尊、丰子恺等著名作家、文化名人都在《人间世》上发表过文章,影响很大。“人间世”这三个字的名声也随之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庄子在《人间世》这个篇章里,用诙谐的笔调,编写了有关孔子的七个寓言故事,表述庄周在那个权谋狯诈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所秉持的人生态度、生存之道与处世哲学。现在,蒋作家用“笔记”的形式写出的这本书,是不是要给我们奉献出一本现代版的《人间世》呢?这书名实在是很别致,也很具魅力。

翻开作品,沉浸其中,一种平实隽永、风趣幽默的文学气场,扑面而来。此书分为四辑,前三辑主要是由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组成。全书文字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理念,字里行间,律动着时代的脉搏音响,洋溢着现实人生的烟火气息。所写的人物、事件,有的就是他所熟悉要好的亲朋好友,包括社会名流、各界精英,还有社会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各色人等,有的则是经过他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深入了解、精心塑造出的典型人物。第四辑有点特别,主要是集纳了作家日常的阅读杂览和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琐事,通过他的洞察、思考生发出的种种感慨与感悟。这一辑他安上了一个辑名:《碎思万端》。

全书读后感触最深,也更引起共鸣的是第一辑中的一篇叫《幸福里》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位退休老工人的晚年生活,他怎样从最初的无聊无助无可奈何无所事事弄得浑身是病的痛苦中走出来,开始有事干、有生活目标、有人生乐趣的幸福晚年。作家塑造这样一个退休工人形象,并且把他放在书的开篇位置,一定是考虑到我国已经进入到高度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人口调查表明,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两亿三千多万,已经是一个庞大而且还在快速发展着的社会群体。关注这个群体,表现这个群体,表达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反映这个群体对精神文化物质生活的需求,以及如何解除他们的困苦,让他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作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主人公“老马”,已经是75岁的高龄老人,心脏不好,肠胃不好,睡眠不好,血压还有点高……总之,十多年的退休养老生活,全靠老伴的精心伺候,他自己啥也不干,用他老伴的话说,“油瓶倒了都不扶”。没有任何爱好,对什么新东西都不感兴趣,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吃饭睡觉,“活着”罢了。有一天,老伴突然觉得喘不上气来,还咳了一滩血,到医院一查:肺癌晚期。

这个噩耗对于老马可是晴天霹雳,像天塌下来一样,砸懵了!他总是拉着老伴的手不停地说:“你走了,我咋活?等等我咱俩一起走。”他失眠,家里常备有安眠药,他要去吃安眠药自杀。他的意图被老伴发觉,吩咐女儿把那半瓶安眠药换成谷维素。老马回家换上一套新衣服,找出“安眠药”倒在嘴里,打开一瓶二锅头,咕嘟咕嘟几口把药送进肚里,迷迷糊糊地平躺在沙发上,等死。却干等不死。女儿把他扶起说:阎王爷把你放回来了,到我家去住吧。

住了半个月,说啥也住不下去了。人家都上班,一个熟人也见不着,耐不住空旷、寂寞。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关上门跟自己说:“这样傻呆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不出两个月,不傻,也得疯,要不就痴呆了。”实在受不了,就在街上闲溜达。认识了几个街坊的老头老太太,他们结伴在垃圾桶捡破烂。唠嗑当中他们对老马说,你没事咱们一块捡破烂吧,这活累不着,一天还能挣几十块钱。老马动心了,觉得捡破烂这活儿也不错,总算有点事干,还能挣点钱。这天,他提着两瓶矿泉水,跟着一位他熟识的老头开始学习捡破烂的流程。什么时候去捡,什么东西可以捡,什么东西不能捡,捡了废品收购站也不收,还要了解哪条街富人多,年轻人多,他们那里生活物品更新换代快,好捡,还值钱……都是“学问”。老马跟师傅捡了几天就出徒了。

女儿见老父亲捡破烂觉得丢人,父女俩爆吵了一架。老马理直气壮地说,我捡破烂一不偷二不抢,有事干,还锻炼了身体养好了病,对清洁街道也有好处,等于是学雷锋做好事了,有什么丢人的。说服了女儿。有位六十多岁也是捡破烂的独身老太太,看老马这人老实憨厚,俩人谈得来,来往日益密切,产生了感情,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之后,两人就搬到一起住了。这引起了邻里的轰动:老马捡破烂,还捡了个老伴。是的,幸福里又多了一户幸福人家。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作家写出了我国老龄时代,老年人所遇到的普遍困惑:老来丧偶,在劫难逃,难逃切肤之痛;精神世界荒芜、空虚,心灵上老无所依:没有生活目标,无所事事;没有朋友,远离人群,脱离社会;衰老与疾病相互纠缠,说不清是“老”还是“病”,要不要治疗,等等。老年人所有的这些人生难题,在蒋子龙的笔下,只用两三千字,在说说笑笑中都迎刃而解,令人佩服。

我更佩服的也是受益更多的是第四辑《碎思万端》。他在深邃、凝重而又充满幽默诙谐的笔墨中,融入了诸多入木三分的沉思与遐想和引人入胜的愉悦与畅快,读着这样的文字心里舒服,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比如他在谈论读书的意义与价值时,这样说:“读一本书就是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书读得多就可以拥有多种经历,选择多种人生,不打麻药就可移植生命,将自己的一生衔接前人和古人,这岂不等于丰富和延长了自己的寿命?书实现了人类最大的愿望,使他们短暂的一生得以永恒。”

关于读书,他还有这样一番妙论:“最近在清晨或午睡后精神最好的时候,读李建军的上下两册大书《重估俄苏文学》。读得很慢,每天只读一章,舍不得读完,希望尽量能更长时间地享受这种精神的轰炸和语言的盛宴。”

在我看来,这一辑是这本书最为精彩、最能享受“精神的轰炸和语言的盛宴”的一辑,满篇是高情商高智商的大智良言。他盛赞相声演员郭德纲大红大紫几十年,长盛不衰,为什么?“他是现代社会公共精神疏导大师”,经常听他的相声,生死荣辱,一切都可以变成玩笑,“世上没有值得严肃的事,也别把尊严看得太重,说学逗唱,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生活本来就是这么回事。”蒋子龙这般评述郭德纲,我读了这本书也得到同样的精神疏导,所以我用他赞赏郭德纲的话作了这篇笔记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