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多予”“少取”的政策工具

□樊金钢

经济学家认为,人在能获得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最佳选择。的确,信息往往带来信心。近一段时间,各种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六个方面33项措施。我省的贯彻落实方案紧随其后,稳经济“50条”可谓真金白银。与此同时,各地市也出台内容不一的助企纾困政策。这些政策受到市场主体和群众关注,为市场注入了信心。

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让市场主体和普通群众面临各种困难。为此,各级政府频频出台助企纾困措施,诚意满满。这些政策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逐级发力,结合各地政府财力、行业特点,要么承诺拿出真金白银“多予”,要么承诺减税降费“少取”,在扩大投资、支持外贸、促进消费等方面发力,让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强了信心,并最终惠及普通群众。

扎实推进助企纾困,用好政策工具是关键。财政、税收、金融、社保……目前,各种政策工具纷纷亮相。用上、用好这些工具成了必须面对的考验。有关部门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甚至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打通最后一米,让市场主体真正接得住,从“望梅”的处境达到“止渴”的效果。

要想落实好政策,相关部门应出台实施细则,明确申报要件、享受时限等市场主体关注的重点,让政策变得可理解,易操作。有关部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加强学习,掌握政策,最大程度让政策红利变现。对于具备条件的实行免申即享,可以利用各部门大数据实现精准推送,将补贴、奖励等资金直接打入市场主体账户或消费者腰包,让政策及时雨“润物细无声”。

与此同时,对于境况各异的市场主体,更多的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这就意味着,助企纾困的好政策首先要面对市场主体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有价值的好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近日,哈尔滨市各区陆续启动形式多样的政府促消费活动。商家的促消费活动和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被瞬间激发“变现”,家电、汽车等多领域呈现消费火热景象。活动所用的消费券只是助企纾困措施落地的一个缩影。事实证明,只有用好政策工具,让各种举措实实在在落地,才能得到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欢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信心和底气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