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志愿红 温暖这座城

清理小广告。 资料片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智博

每年中高考日,“的士”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考生提供接送服务;每日早晚高峰期,志愿者们在交通路口以文明引导方式助力城市交通规范;每逢节假日,志愿者们更是通过义务劳动来美化百姓家园……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40.3775万人。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冰城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您好,我是邵春云,辖区在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统计,想了解一下咱家接种情况……”连日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道,64岁志愿者邵春云的身影穿梭于各栋居民楼之间。为了准确掌握辖区疫苗接种信息,邵春云主动报名,成为了统计调查队成员之一。老城区的居民楼多数都没有电梯,邵春云就拾级而上,几栋楼下来,汗水浸透衣衫,他却没有丝毫怨言,而是自豪地说:“穿上志愿者的服装,就能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邵春云仅是道里区23万余名志愿者的缩影。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契机,道里区不断发力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如今全区志愿服务队伍已达到280余支,参与志愿服务和开展活动累计76204次。

事实上不仅是在道里区,在全市的各个社区、众多领域这样的志愿服务随时都在上演。从深入基层关心帮助困难群体,到坚守抗疫一线助力联防联控,再到参与社区治理更好服务群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2019年,哈尔滨市入选全国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全市先后有60余个项目荣获全国、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记者从哈尔滨市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为助力志愿服务发展,哈市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重点打造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等市级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实行连锁化运营模式,延伸志愿服务触角,建立区、县(市)志愿服务驿站和社区志愿服务站,广大市民可以就近就便接受或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同时,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物业服务大厅等场地,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全市各机关、市属高等学校均建有志愿服务队伍,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太阳岛等主要景区均实现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同时,哈尔滨市还在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组织化推动、项目化运作、专业化保障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此外,制定全市志愿服务站(队)十条标准,明确志愿服务规范化流程,制定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嘉许等制度,着力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

如今,百万余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战“疫”时刻或平常,志愿者们用爱汇聚成一缕缕阳光,用奉献诠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责任与担当,让文明之风沁润民心,让文明之花开满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