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起陇西》剧照
电视剧《风起陇西》海报
□曹晖
路阳是一位比较有特点的探索性新锐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不多,出品节奏也较慢,但质量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准——《绣春刀》系列是公认的“开创性”作品,《刺杀小说家》口碑票房双赢……近期播出了他的首部电视剧——以三国时代为背景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一开播即现“王炸剧”效应,播完后相关话题仍“谍谍不休”……
《风起陇西》中的“谍变”的确拍得很好看,但通过此剧更能看出导演路阳诸多令观众惊艳的“蝶变”——
首先让人惊艳的是他拍出了电影质感。电影导演转战电视剧,是时下的一种趋势,比如冯小刚的《南辕北辙》、管虎的《鬼吹灯》、王小帅的《八角亭谜雾》,据悉王家卫、张艺谋的电视剧处女作也在紧锣密鼓制作中。而路阳的“电视剧首秀”惊艳处在于其“电影定位”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相对简约、伶俐、紧凑、快节奏的叙事很像他的电影成名作《绣春刀》,比如对蜀汉和曹魏分别埋设“白帝”与“烛龙”的卧底设计,如同电影《无间道》情节般,一环套一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张而好看,少了许多电视剧的拖沓琐碎。再如对人物环境及影像风格细化到用光、背景等层面的细致追求,整部剧一如他以往作品,运镜、构图、画面都带有电影般的精细质感。比如剧中的光,用路阳的话说:“我觉得,光影对人物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从光线上,团队希望用丰富的手段,来塑造人物所处的气氛,以及塑造人物。”
让人惊艳的,还有路阳将电视剧悬疑要素的设计如蝶变般的“提档升级”,拍出了古版《潜伏》《悬崖》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路阳是求变的,而他的“变”更多是倾向“古装+”,像《绣春刀》系列是“古装+武侠”,《刺杀小说家》,是古今穿越的玄幻,而《风起陇西》则是“古装+悬疑”。这些作品中都有路阳的悬疑反转设计,像《绣春刀》是在悬疑的加持下更多着力在武侠电影的创新和探索,而《刺杀小说家》中的反转更多是玄幻情节的形式铺垫,其中的悬疑和反转相对都是配料。但到了《风起陇西》,则从题材上实实在在将悬疑贯穿始终,从单层悬疑上升到“多重悬疑”,反转也上升到“复合反转”——故事的反转,情节的反转,人物品性的反转,并将悬疑剧“上升”到谍战剧的“专业”层面。这一集你看冯膺像“烛龙”,下一集觉着李邈可能是魏谍,看谁都有些可疑,这就有点谍战剧的感觉了。加之剧中背景是古代的“谍影”“碟中谍”设置,包括“司闻曹”“靖安司”等谍战机构、“冯曹掾”等身份称谓,甚至“密语雕版”等物件的呈现,都给观众很强的新鲜感,令观众大呼过瘾。路阳对马伯庸此题材小说的选择,本身也说明了他对此道的偏好与独爱,所以《风起陇西》某种程度可称作是路阳在悬疑风格追求上“提档升级”的标志性作品。
以往重质感的路阳在《风起陇西》的形式包装上的创意也颇令人惊艳,比如每一集都用“三十六计”的一个计谋冠名,将该集中的重要剧情凝练成一个通俗计谋,堪称神来之笔。不仅使剧情主线更为清晰,也便于观众理解剧情,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也平添了某种文化品位。同时,每集结尾处又让扮演孙令的常远以“说书”的设计,用通俗、平实甚至有些谐趣的口语表达进行“解读”,片头片尾串连在一起,给这部古装谍战悬疑剧用上了兵书战法的独特包装,富有新鲜感,紧张之余增添了一种轻松意味,此新意颇具想象力。
路阳近日在谈到《风起陇西》时称:“我们总想找到新的题材、新的内容,给观众讲新的故事,其实难不在新,难在新带来的无经验可循,我们要去摸索,也许还要走一些弯路。”这,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在这部古代谍战剧探索中追求与“蝶变”的一种释读吧。但愿在未来的作品中能看到这位被誉为“鬼才”的新锐导演有更多更到位的持中知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