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条件创造条件迎接机遇

姜国忠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现产业振兴。实现产业振兴,我们既有基础,也面临压力;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要通过积极转化创造发展条件,推动产业振兴。

将潜在条件转化为现实条件

一是通过产业融合将潜在条件转化为现实条件。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一些资源和产业的自身条件不仅仅对其他产业而言是潜在条件,其实对自身拓展也是一种潜在条件。通过产业融合,不仅构成了新产业形成的现实条件,而且也将自身的潜在功能转变成为现实价值。

二是通过制度创新将潜在条件转化为现实条件。通过制度的强制性约束,将以往被视为不能通过市场交换而体现其自身经济价值的资源条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条件。

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将潜在条件转化为现实条件。有些资源条件在技术进步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往往难以利用,这属于潜在资源条件,而对这种资源利用的技术实现突破后,这种潜在的条件就变成了现实条件。

将现实条件转化为优势条件

一是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将现实条件转化为优势条件。如果我们能够将相关联的产业通过产业链进行整合,就有可能让现实的条件转化为优势条件。如通过发展相关产业上下游的产品配套、循环经济、技术外溢扩散等,就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推进其向产业集群迈进。

二是通过区域产业品牌的塑造等将现实条件转化为优势条件。既要重视企业具体产品的品牌形象塑造,也要注重企业形象品牌和区域公用形象品牌的塑造;既要依托产品的内在质量塑造品牌,也要依托消费者心口相传的认可、生态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传承塑造品牌,通过品牌塑造将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转化为优势条件。

三是通过创意设计赋能让现实条件转化为优势条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工业、农业产品物理外观的美学和人体功效学的创意设计,通过对旅游欣赏物和体验物的创意设计,以提高工农业产品和旅游欣赏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一是通过无中生有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没有条件通过创造条件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在人们往往认为没有发展某些产业资源的条件下,敢于并善于面向全国乃至全球集聚生产要素,或者通过具有前瞻性的创意,将“无”这个不利条件转变为“有”这个有利条件,进而建设自己的产业高地乃至产业集群。

二是因势利导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这也可以说就是将经济上的负外部性转化为正外部性。但这种转化不能不顾条件、不计成本进行转化,而是要通过因势利导进行适应性的转化。

三是转变要素利用方式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具有多宜性,但利用方式的不同导致利用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能选择那些与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契合度高的资源利用方式,就可以将产业振兴的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另外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如果能将那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采取更加合适的利用方式,就可以将这种不利条件转化为产业振兴的有利条件。

将机遇条件转化为行动条件

一是将政策性机遇条件转化为行动条件。推动产业振兴,重要的是将国家的政策性机遇转化为可供我们行动的条件。例如我省出台的人才振兴60条,对各地各部门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就是一大机遇,但如何将人才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是将市场性机遇条件转化为行动条件。推动产业振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这种市场需求应是一种新的需求或者即将形成一种新的需求趋势。能否抓住这种机遇,要看我们能否发现和发掘这种市场需求。

三是将转型发展机遇转化为行动条件。在推动产业振兴进程中,各个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着力将这种转型机遇转变成我们的现实行动,以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名师工作室专家、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