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华工匠技术传播史

读《匠心致远》

《匠心致远》/潘天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2年6月

□陈思雨

看过《百家讲坛》的人,提起潘天波的名字都会很熟悉。作为一名艺术文化史学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丝路艺术史、中华工匠文化、漆艺等。在《匠心致远》这本书中他选取了中华工匠技术史上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等十大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物,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讲述中华工匠技术的全球传播史,再现中华工匠技术从物质位移到工匠精神裂变的全球过程,展现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

当读者打开这本书时,便开启了“中华工匠技术全球小史”的观光旅程。本次旅程共有“十大路线”:扇子:从闺房走出的羞涩、磨子:人类文明之胃、罗盘:全球空间的延展与冒险、鼓风炉:远嫁他乡的风娘子、耕犁:翻动文明土壤的利器、轮子:人类想象力的胜利、马镫:改变战争的胜算、火器:祸起炼丹家的发现、烟具:人类吸食史的风尚、漆器:漆香同船去。十个篇章十个物件,带领读者走进中华工匠技术,从全球视角来讲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和漆器等技术的关注与研究较少,这些被人们淡忘的“小技术”,却包含外人不知的“大文明”。

中国的磨子技术让日本人闻到了抹茶的芳香,让非洲人感受到了咖啡的醇厚,让墨西哥人品尝到了玉米糊的滋味,让英国人对胡椒的加工有了新办法,让欧洲人也吃到了香甜可口的面包。

《匠心致远》这本书很巧妙的是,读者不必按部就班地去阅读,如果对哪部分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翻到哪章。潘天波把书的十个章节比喻成“十大路线”,把读者比喻成“旅行者”。书中从第一章到第十章每一章写作的技术逻辑和基本范式是相同的,所以为“旅行者”的欣赏带来可选择的空间。

作者从“小物件”来探究其背后对于世界文明的推动,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在开篇的“扇子:从闺房走出的羞涩”中,作者阐述了“小物件”的“大文章”。在狭小的扇面上却释放着东方文化所能涉及的诸多文化:扇面书法、扇面雕镂、扇面刺绣、扇面篆刻等。这无疑也是中华美学向世界展示的一个标志,在全球美学互动与交融的过程中,展现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

在中华正史中,很少有史家为工匠列传、为工匠技术赘言、为工匠精神赞美。因此,潘天波认为,梳理中华工匠技术,盘点中华工匠技术文化,澄明中华工匠技术的全球史,这是弘扬与传承中华工匠精神的基础工作,是这本书的学术使命,也为读者了解中华工匠技术文明提供了借鉴。